说教育科研,还学术一片净界
教师一遍又一遍讲数理化常识,如果他教书而不从事科研,一生也不会造就数学或物理学方面的经典。
这是今天阅读梁衡老师《我的阅读与写作》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因为我们身边的老师大多数就属于教书匠,一辈子也不愿意去搞教育科研,教完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埋头教书一辈子,最后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再看看魏书生,李吉林,于澜,李镇西等名师,他们并不是只会教书,而是把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地研究,最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提炼出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并不断地推广,扩大影响力,真正做到引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当我提出搞教育科学研究时,总会招来热潮冷讽,“只有把教学搞好才是硬道理”,没错,当老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是正确的,没毛病,但想取得更高的成就,还真的必须走上教育科研这条路上来。
今天省里下发关于填报省管专家的文件,我转发到工作群里,鼓励大家申报,老师们打开文件研读,当看到成果相关条件时,就放弃不再往下看了,因为大家感受这些成果离我们太远,自己没“货”,填报不下去啊。
老师们平时缺乏写作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什么都是“拿来主义”,连工作计划,总结等常规工作文档都问“度娘”索取,殊不知,久而久之,自己已丧失了基本的工作能力了,教书也就成了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事业。
再回到教书这件事,目前,因为信息化辅助手段的全面普及,老师们的备课能力也被信息化工具剥脱了,只需要下载教案和课件就可以拿到课堂上照搬照抄,无需动脑。
说真的,我还非常怀念以前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做法,至少在备课环节,做到认真地写教案,写教法,写步骤,偶尔还能从所写所思中总结出一篇文章来,发表到教育期刊杂志上,说不定还能收到编辑部寄来一张为数不多的稿费汇款单。
然而,这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就算你自己原创一篇文章,想发表到刊物上,反而要花钱买自己的文章版面费,搞得本来搞教育科研的老师心里不爽,干脆就不写了,不搞研究了,反正搞真科研,还是假科研都花钱,实在必须要成果,不如花钱买就行了。
说到这,想想学术界的这番操作,还真让部分想实实在在搞教育科研的心灰意冷,于是国家相关部门开始管了,为了学术规范,弄个查重报告才能奏效,否则就是抄袭,学术不端。
近几年网络频频报道“胡红梅”式的学术抄袭事件,这是良好的趋势,杀鸡儆猴,坚决杜绝学术不端的不良行为,还学术界的一方净土,让学术朝着阳光的方向发展。
期待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