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生活

第四百四十一天•《笛声何处》

2020-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卿若安
摄于五月五日

读完余秋雨的《笛声何处》,想写一写我之收获。

这是对于昆剧的论述。

我对昆剧的好奇缘于《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里大姐张元和热爱昆曲,并因此与昆曲界如日中天的小生顾传玠结缘。顾传玠是昆曲“传”字辈排行第一的名角,技艺精湛、外形俊朗。1939年,两人在上海大西洋餐厅举办婚礼,引起了轰动。

还有张家其他姐妹同样热爱昆剧,在家里姐妹们都会做好扮相唱一曲。

那时我想,昆剧是什么剧?我这来自浙江绍兴的乡下妹子知道京剧、豫剧、沪剧、黄梅戏,还有绍兴的越剧,可没有听过昆剧。

书里的描述又使我觉得昆剧是一种高雅的戏曲,为此我在网上专门搜寻了一番,知了个皮毛。

前些日寻得这本余秋雨写的《笛声何处》,是有关于昆剧的。心喜下单,很值得一看,以此来增长我简陋的昆剧知识容量。

昆剧曾经让中华民族痴迷了两个多世纪。整个十七世纪和整个十八世纪,也即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乾嘉之交。

余秋雨说:不仅中国戏剧史上没有其他一个剧种能与之比肩,而且即使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也很难找到更多这样的现象。唐诗、书法虽然兴盛也不会出现万众欢腾的场面,但昆剧做到了。

我对昆剧并不熟悉,远远没有对越剧来得有兴趣、爱哼唱,虽然调子哼哼唧唧并不十分准,可热爱之心到现在还是有的。

有一年去苏州,专门去了昆剧馆,看了简介,听了两个折子戏。昆剧的演出并没有热热闹闹的气氛,如果不懂吴语,不喜诗词,真真的会打哈欠,了然无味。

恰好我对吴语一知半解,对诗词略有心得,在看演出时,心思并不在表演,而去关注其中昆剧的语言的审美上头了。

戏剧之美在于一个整体,我这大概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当。

汤显祖的《牡丹亭》,李玉的《清忠谱》,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剧最杰出的四部代表作。

除了不熟悉《清忠谱》,其他三部在越剧表演单上也是常常出现。

余秋雨在书中分析了四部剧本,他从阶级矛盾,思想深度上去分析剧本的时代积极性和局限性。

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大概折射出这个时代的需求,而时代大众的积极参与其中,说明了这种文化艺术符合这个时代。

艺术也是有时间单位的,人类在不断进步,文化艺术的表现也各自迥异。所以如果我们不懂得古文化,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甲骨文就是一些线条,贺兰山岩画看起来丑陋不堪。

虽然艺术有时代性,但我是不太赞同艺术的阶级性的。

一个外行人看戏,总会有许多外行话。

外行到何种程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我见,且去慢慢接近事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