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气重渊底 春光万象中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南方为夏,夏兴也,南任也,万物莫不任兴,蕃殖充盈也。立夏,清明风至,暑鹊鸣,博鼓飞,电见龙升天。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记得谢家诗,清和即此时。而今又至清和时,请君静听《首夏清和》(au303197)
海报 花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风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楝花竟则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傅玄《述夏赋》曰:“四月惟夏,运臻正阳。和气穆而扇物,麦含露而飞芒。清徵泛于琴瑟,朱鸟感于炎荒。鹿解角于中野,草木蔚其条长。凤皇升而王萯秀,龙辰中而萤火翔。”
立夏·物候蝼蝈
初候,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 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云:“三月螜5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
蚯蚓次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 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末候,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立夏·民俗
· 饯春
迎夏之首,末春之垂。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江浙一带,人们春日尽夏日至,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以饯春。
夏气重渊底 春光万象中· 迎夏(祈福)
《时则训》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南郊,还乃赏赐。封诸侯,修礼乐,飨左右,命太尉,赞杰俊,选贤良,举孝悌,行爵出禄,佐天长养,继修增高,无有坏隳,毋兴土功,毋伐大树。令野虞行田园,劝农事,驱兽畜,勿令害谷。天子以彘尝麦先荐寝庙,聚畜百药靡草死麦。秋至决小罪,断薄刑。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邻入保;行冬令,则草木早枯,后乃大水败坏城郭;行春令,则螽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皇览逸礼》曰:“夏则衣赤衣,佩赤玉,乘赤辂,驾赤骝,载赤旗,以迎夏于南郊。其祭先黍与鸡,居明堂正庙,启南户。”
古时,立夏日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民间则有立夏日不迎夏,将有灾劫缠身的说法。
· 祭赤帝祝融
《后汉书》云:“迎时气,五郊之兆。”迎夏时要祭祀祝融,是因为祝融乃传说中的夏官,被古人奉为“火神”,即夏之神。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祝融名叫重黎,当年是主管火资源的官员,称为“火正”,因为“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其曰‘祝融’。”秦汉时期,四时均有祭歌,据《史记·乐书》载,春唱《青阳》,夏唱《朱明》,秋唱《西皞》,冬唱《玄冥》。
· 祭灶
立夏日祀灶,以火德王也。汉代祭灶活动都是在立夏这天。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立夏这天有两大活动,一是“祠特”,二是“祭灶”。《白虎通义》云:“夏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立夏祭灶也是出于“保平安”的需要。
早期祭灶并不一定要在立夏这天进行。据《礼记·月令》记载,在夏季三个月里,即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都要单独“祀灶”。一直到清初,官方都有立夏祭灶制度,但各朝的重视程度有差别。
· 祭冰神
“立夏祭冰神”这一习俗多见于河北邢台的东部,这一地区也是东汉时期太平道的发源地,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多的道教民间信仰。这主要与当地立夏前后冰雹多发有关。该地区的冰神祭祀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完善的组织形式和详细的流程,不仅是应对灾害表达诉求的祈愿,也逐渐地成为了当地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今“冰神祭祀”是当地在立夏前后举行的一项传统祭祀活动,已经入选了邢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秤人(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立夏吃罢中饭,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立夏秤人每到立夏日,民间各地都有称人体重的习俗,物质较贫乏的古代,体重的变化也代表着人们对“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美好祈盼。相传三国时孟获被诸葛亮所收服,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前嘱托孟获每年都要来看望蜀主一次,那一日恰好便是立夏日,此后每年孟获都会去看望蜀主,后晋灭蜀后,每到立夏这天孟获都会带兵前往洛阳拜望阿斗,并称重阿斗,扬言若阿斗被晋主亏待,必然起兵。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阿斗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 挂蛋袋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等季节性疾病,小孩尤易疰夏。 家家户户煮好带壳的蛋,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三五成群,玩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 穿耳朵
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
· 雅集诗会
立夏古称春尽日,文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诗酒唱和。“唐时,裴度、白居易、刘禹锡、张藉等人于孟夏雅集,因谢灵运:“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之句,裴度与诸友联句成《首夏犹清和联句》。而今又至清和时,且听一曲《首夏清和》(au303197)
出镜 唐丹岚· 尝新
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立夏·食俗
· 立夏饭
我国立夏有吃立夏饭的习俗,不同地区各有特色。南方多以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又有乌米饭、豌豆糯米饭等,乌米饭是用乌饭叶挤汁浸泡糯米后煮成的饭。在江浙一带还有“野夏饭”的习俗,孩子们到邻里家去乞讨米肉等饭食,然后到地里挖笋,然后在野地里生火做饭,这种也叫立夏饭。据说,吃了立夏饭可以躲避灾祸。
· 吃蛋
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且立夏当注重养心。
· 吃笋
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很多地区都有立夏吃“健脚笋”的习俗,每到立夏时节,人们都会挖来新鲜的笋,或放入盐水里泡着吃,或带壳放在炭火中煨熟剥壳蘸盐、酱油和胡椒粉吃,笋里带着美好的祝福,希望来年如笋一般节节高,祝福吃笋的人身体强健,双脚也能像笋一样健壮有力,又称健脚笋。
· 吃豌豆
俗谓豌豆拄眼。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 饮冰消暑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常喝冷饮来消暑。贫人,则夏被褐带,索舍菽,饮水止暑热。
· 榆钱饼
北方有立夏日吃榆钱饼的习俗。立夏时节,采摘榆钱洗干净蒸熟,和以糖和面粉,制作成扁圆形的饼状,蒸熟后即可食用。
· 吃嫩蚕豆
江南水乡喜于立夏烹食嫩蚕豆。
· 七家粥、七家茶
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 吃麦蚕、煎饼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之“麦蚕”。俗谓食之可免“疰夏”。也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
· 吃脚骨笋、软菜(君踏菜)
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俗云吃软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 吃草莓、虾、竹笋
湖北省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 立夏羮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 虾面
闽南地区有立夏吃虾面的习俗。将红糟(制造红曲酒过程中产生的渣滓过滤后的酒糟)掺入面条中煮熟,因红糟是红色,红为喜事,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的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后来红糟被海虾所代替,海虾煮熟以后也是变成红糟一样的颜色,立夏吃虾面,“虾”谐音“夏”,也是人们对夏季的美好祝愿。
· 吃“光饼”
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 立夏糊
福建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 糯米酒酿、醉夏麦饼
“醉夏无麦饼,白碌做世人”,在台州,立夏又被叫做醉夏,因为在台州地区,立夏这天不管会不会喝酒的人都会多少喝一点,或吃糯米酒酿,故称此日为醉夏,人们都会吃麦饼,麦饼便是煎饼,摊熟了可以卷食各种菜品,十分美味。
禁忌
《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立夏忌坐门槛、白天睡觉。
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海报:花棽
文案:西北十九
出镜/演唱:唐丹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