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一篇无用旧稿)
“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人有多羡慕你,能够这么自由自在地生活,什么都不用顾忌... ... ”不下三个人曾这样对我说。
“你既然羡慕,当然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啊。”我回答。
“唉,我不像你,身边的羁绊太多... ...”
不再言语,我可以选择在没有必要开口说话的时候闭嘴。
01
上大学总归是一件好事,它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环境的缩影。在这里,只要足够地用心,我们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而在这条路上认清自己。
正如《偷影子的人》中描述的那样,进入了新环境的人们,总是在本能得寻找着伙伴,仿佛只有身边有个人陪着,才会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突兀。
女孩子们更是如此,一次逛街,一次聚会,甚至一起上一趟厕所,似乎就可以成为‘好朋友’,成为一个小小的团体,把彼此捆绑在一起。
我眼看着新室友们一个个组队,自己则静静坐在椅子上微笑着看她们谈笑风声。
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我与自己为伍。
上课总是自己一个人坐在窗边的桌子上,身边是一个空的座位... ...
总是独自一个去食堂吃饭,一家一家探索着符合自己口味的美食... ...
伴着月夜的凉风,我喜欢坐在湖边的台阶上,看着远处的灯光在湖面上泛起的暖黄色灯光。
在女孩子们结伴去逛街,去唱歌的周末,我喜欢独自登上公交车,游历这座陌生城市里的各个角落,探索每一个浮雕、每一处建筑背后的故事。
有一天,我在一个公园里遇到了同班的一个男生,两人坐在长椅上聊天。
男生说,“我看你人挺好的啊,怎么感觉那么不合群?”
“合群?”
“对啊,就是... ...从来没有看见你和其他女生一起过,上课、吃饭,做什么都是一个人。”
我反问,“这有什么不好吗?”
男生结舌,“啊,也没有什么,我是觉得,人毕竟是个社会的动物嘛,你总得跟人交流吧?”
“当然会交流的啊,”我笑答,“只是,人毕竟还是为自己而活的对吧?何必为了迎合而去做一些自己根本不愿意的事情呢?”
最初,看着三三两两的女孩子结伴去做事的时候,我确实也曾失落过。只是随着时光的推移,眼看着她们为了小小的琐事闹别扭,为了不存在的误会而彼此诋毁时,我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毕业后更是如此,很多女孩子开始私聊我,倾吐着大学里那些薄如纸张的姐妹情谊给她们造成的伤害。
02
这个世界上,知音最是难觅。
像钟子期和俞伯牙那样能够惺惺相惜的朋友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我们口中的朋友,也许只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各取所需。
有一个学妹,很喜欢结交不同的人:不同专业的、不同性别的、不同年龄层次的... ...她总是说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她每天需要在微信上发很多消息,去维持那所谓的友谊。
经常参加各种聚会,各种组织,与一大群的人一起去野外聚餐,一起郊游,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的笑脸从来不会重复。
然而在一个有着微风的夜晚,照常在湖边看风景的我,无意中看见了这位印象中‘朋友超多’的学妹。
她坐在距离湖面最近的一级台阶上,手里捧着一颗小小的蛋糕,蛋糕上插着几根细细的蜡烛,她手里捏着打火机,一个一个点燃了蜡烛,烛光在风中轻轻摇曳着。
我坐在后面的几级台阶上,也许是太过投入了,学妹并没有发现我。
我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坐在后面,看她端着小蛋糕许愿,然后吹蜡烛,再一小口一小口得吃掉了那蛋糕。
当她拿着残余的纸盒子起身往回走时,看到了我。
几乎在一瞬之间,她擦去了眼角晶莹的泪光,很勉强得对我笑笑,“学姐,好巧啊。”
我走过去,轻轻拥抱了她,说了一声,“生日快乐!”
然而这话一出,她那憋回去的泪水再次涌了上来。
那些号称好朋友的人,包括她宿舍里的好姐妹们,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一天是她的生日。当惯了阳光的小太阳的她,在这样的夜晚独自垂泪,无人问津。
03
‘朋友’这个词,或许比‘爱人’还要挑剔。
真正的朋友,是源自于相互欣赏,两人之间不需要太过刻意得去维持就能彼此吸引。
也许你们之间会有小矛盾,也许会有相互看不惯的地方,可是他们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哪怕相互百般地嫌弃,却总是陪伴在你身边。
而吃喝玩乐都在一起,却不关心你内心的朋友,会让你体验到超乎寻常的空虚之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切都可以任由我们自由选择。
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利益至上的观念在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建立在彼此手中拥有的砝码之上。
我们总会在微博的热门上看到各种名人之间的撕扯,那些在他们风光时,无所不用其极地恭维着的人们,总会在某些事件的当口展现出自己本来的面目。比如某东,某峰,某波... ...
朋友,贵在精,不在多。
请珍惜每一个陪你哭过的人。
如果没有人陪你哭,没有关系,享受孤独吧,它与黑夜一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