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校的六一儿童节
无意中翻出来去年六一写的一篇小随笔,在新年伊始,再回忆一下童年吧。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朋友圈里的小朋友,大朋友还有老朋友们纷纷都在晒红包、晒礼物、晒游乐场给自己过节,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六一儿童节不再是儿童们的专利,甚至大朋友们比小朋友更热衷于过六一,大概每个人都希望能回到无忧无虑被宠爱的童年吧。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六一儿童节止于一个叫“下水校”的小学,从那个小学毕业上了初中之后,好像就再也没有正儿八经隆重的过过六一了,大概校方和家长都认为上了初中就不是儿童了吧。
我们的那个村子叫水磨沟村,村里有两所小学,上面靠近山的叫“上水校”,下面靠近水库的叫“下水校”。我上了大学以后,“下水校”就不复存在了,很多年轻人都搬走了,没有搬走的也尽量把自己孩子送到镇里或者县里的学校上学,学生越来越少,学校也就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大概“上水校”也是同样的命运吧。
记忆中色彩最鲜艳的就是每年的六一了,我们学校有个传统,就是新的校服是在每年的六一才发,而不是开学的时候。六一的早晨,穿上新发的校服,不是那种丑丑的“中国式校服”。现在想起来记忆最深刻的校服有两套,一套是白色的衬衣,粉色的背带百褶裙,另外一套也是白色的衬衣,但是有大大的荷叶领,裙子是白底蓝花的,应该算是喇叭裙或者是伞裙的样式吧。系上新的红领巾,头一天晚上折好之后压在枕头下面,第二天拿出来戴的时候平整又服帖,很容易打出漂亮的结。
不过像这样重大的节日,妈妈一般都会帮我们用老式的火熨斗把衣服和红领巾都熨好,早晨起来之后,拿筷子或火钳子放在做完饭的炉灰中,几分钟后拿出来,把刘海夹住朝里一卷,停几十秒放开,就是现在流行的空气刘海了,如果不碰到水不出汗的话,能持续一整天。
那个时候校服的标配还有白色的球鞋,都管它叫“白网鞋”,至今我还没有搞明白这样叫的缘由,白色的长筒袜,长度到膝盖的下方。穿戴好之后,我就先去学校集合了。
在班里集合之后,班主任和一些年轻的比较时髦的代课老师就帮要表演节目的同学化妆了。就是那种看起来“很健康“的妆,不打粉底,基本上工具就两样,眉笔和口红,化上黑粗的眉毛,口红可以两用,既可以涂嘴巴,又可以涂两个大红脸蛋。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是班上的”文艺骨干“,所以每年都会享此”殊荣“,其实我并没有任何的艺术细胞,一直到现在也是五音不全,但是那个时候的老师们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记得有一阵子流行那种绿色的,涂上之后会变得特别红,而且很难洗掉的变色口红,涂在脸上,又没有卸妆油神马的,能红好几天。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每个班就开始排队走去操场,家长们也都陆陆续续的来到学校。我的爸妈是一定会来的,因为要给自己的女儿捧场嘛,更何况我除了演节目之外,还会兼任报幕一职,那可是全校只有一个的角色啊。
每年都会演些什么节目已经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编的舞蹈,连续演了两年,还作为参赛节目去了镇里。去镇里参赛的那一年,我妹妹也已经是个学习好的小学生了,参赛的演员是从各个年级选出来的,所以我们姐妹两就同台演出了。演出回来之后,带队的老师跟我妈妈说,比赛的评委看到我们的节目,就问我们是不是姐妹俩。小时候我们很像的,现在,说我们是姐妹,别人都要质疑一下不同的长相。
文艺演出之后就是体育比赛了,基本上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我什么事了。就可以跑去找妈妈买雪糕了,5毛,1块的雪糕,在这一天可以连着吃两三块。而在平时,是三五天才有可能吃一次的。吃完雪糕,跟着妈妈晃晃悠悠的回家,这一年的六一就算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