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哲

#木成原创#哲之辩1:人生就是不断破蛋

2017-08-25  本文已影响14人  配音木成

#木成原创#哲之辩1:人生就是不断破蛋

序:哲之辩系列是木成的随想,也是一种个人观点的东拉西扯,很可能节奏乱,希望我能表述清楚吧。哈哈​​

​        人之初,第一次努力见到妈妈的微笑,第一次努力体会到阳光的温暖,第一次努力发出啼哭,这般努力,人们戏称为“破蛋”。其实回想一下人生轨迹,我们每一次成长,每一次奋斗,每一次达成期望,不也是一次次“破蛋”般的努力么?

由此而思考,木成觉得人生中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蛋要破,也就是说,生命中是一直顶着“壳”的。

​        从认知角度谈,我们的眼界和经验就跟几何的规律一样——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从体到多维,从多维到世界,世界到宇宙。我们回想一下,这个成熟过程是不是我们突破了很多身边的壳,并让我们自己的行动和思维领域从此扩大了呢?所谓“壳”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遇到的难题,Bug,阻碍,壁垒,瓶颈等。当然,只有经常反思,回望碎片的人,才会发现“壳”的存在。

如果这个领域比较初级,比较小,却感觉足够自己行动和思维动态,可能避开壁垒,或者妥协,或者退缩,那么结果可能他们已经在其他人的壳里,或者成为了分子“摩尔”群中的一个,跟着这个风动的数量级而思考,而行动,也就是成了一种被动的“价值观”。举个例子,“一窝蜂”。当然,这个话题不会跑偏到讨论分子跟风去,而木成想说,在这个立意下,“时尚”的代言就可能是破了“壳”的人,带来了新的风潮,或者说“蜂”潮。

说到这里,木成想起一句名言: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法国)笛卡尔​

​        这句话是笛卡尔上哲学课时候跟他学生所讲,意思是用黑板来指代全部知识领域,用圈来代表自己的学识。他用小圈内圈面积代表年少轻狂学生的所学范围,用大圈内圈面积代表自己的学识范围,并说明小圈外圈与整个黑板范围接触的面积很小,所以未知就少,所以轻狂,可能会觉得自己懂的很多了;然后对比大圈,说明大圈外圈与整个黑板范围接触的大,所以未知的就越多,故而说出了这句名言。

也就说从平面直观角度讲,我们以自己为圆点放大,每扩大一圈就会增长更多的认知范围,那么未知也就越多。​木成觉得,这个过程可不可以理解成一圈打破再遇到外面一圈,外面一圈再次通过,就会更大一圈呢?简单的说就是从自身所学所知都受到“壳”的影响,每破壳一次,就会遇到更大的未知的壳。换个角度去谈,这正是一种对自身学习力的理解,对个体行为和思维方式判断“知行合一”的“标准轮圈”(借用树的年轮做比喻)。

木成记得有人总结过一个有关学历的图解,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大圆形面积内,小学初中高中是在原点上画了三个小小的同心圆,大学是在这三个同心圆外侧伸出一个小的方向箭头,但是距离大圆形的边缘很远,研究生就是在这个方向的粗线段上延伸出一个细小的长线段连接到大圆的边缘,但是没有出圈。博士就是在大圆圈外侧伸出一个特别小的线头,而圆心点可能有无数的方向,由这无数个方向的博士研究(这里包括博士后的延续工作)才能使这个大圆外圈扩大,这是个任重道远的人类科学进步进程。哦,对了,我忘了说,这个原本的大圆面积代表着现在的知识领域。

反观我们自己的外圈“壳“,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又要用多少努力来破壳呢?木成认为,我们自身的原点出发两条线,会产生夹角,比如30度角,这个角的范围内是我们的天赋所长或者专业专长,甚至也可以代表一种眼界的跨度范围。从这个范围出发,我们可能会提高自己最喜欢的本行认知,本行能力,本行经验。那么额外的330度角中,可能代表着我们的爱好,我们读过的书,我们认识的人,我们经历过的事,还有我们没有打开的视野,那么这些积累的越多,和本行方向创造的越多,才能更有内涵,才能扩大整个圆的面积,才能破“壳”。

换个思考方式去表述,就是“壳”​越大,才可能更包容,更懂得,更理解遇到的小“壳”的人或事。因为小“壳”已经是碎片了。

我们再从实践角度谈,真正要去做好一件事,一个事业,一个梦想,面临的阻碍很多,我们也都在不停的面对并不停的破“壳”之中。​往往就是解决眼前矛盾之后是更大的矛盾,解决问题之后是更大的问题。

就像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里提到过的一个名词叫壁垒,就是指经营之初,运营之时会碰到的钉子,撞到的墙,有天时的(所处的时代限制,涉及到的政策,法律制约,物质及科技水平局限等。),有地利的(人文文化,习俗,教育水平,平均素质,经济水平,市场环境,消费能力的客观条件等。),有人和的(人脉关系,招聘定位,团队水平,自身水准,应该接触到的人群定位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壳”,无处不在,而且会随着屁股(自身位置和梦想规模,因为“屁股”决定想法嘛,这个通俗易懂)的提高,遇到更大的“壳”。​从这个逻辑延伸思考,我们在追梦的脚步中,也会逐步的面对更大,更大的“壳”,这便是,生命不止,拼搏不息的客观道理吧。

​还记得蜘蛛侠的一句话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这里,从这个实践观点出发,“壳”越大,压力就越大,精彩就越多,梦就越丰满,责任也就越重。那么,为了“梦”这个字,去勇敢破“壳"吧~

最后再说几句:不努力,就是在小“壳”世界中,蜷着腿。努力,才能有站起来的空间。

哪怕老去,哪怕归于尘土,那些“壳”的碎片,或者生命中绽放的“壳域”,也许会记忆在历史的长河里,旋转在“壳”宇宙的星空里。

木成,如是说,2016 02 25日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