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话

专访2017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冠军李俊儒201

2017-11-28  本文已影响37人  李汉仪

   中国青年网武汉11月27日电(梅雯倩 王柳青)李俊儒,现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当代著名诗人褚宝增先生第十弟子,2017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冠军,这样的荣誉和光环加身,很难想到他是一个“误入”文途、文采飞扬的理科生。所谓“寻诗千百度,恰在灯火阑珊处”。关于李俊儒如何走上从文的道路,背后有颇多有趣且励志的故事。

  一波三折 “误入”文途

  李俊儒,1998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在家人的谆谆教诲下,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虽有文心,但有待挖掘。直到小学五年级遇到了教语文的孙老师,在她的鼓励下,这个曾经经常为写不出作文而急得直哭的男孩才激起了对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孙老师鼓励他“任意写作”,故事连载、所见所感,一周一篇,自由发挥。

  他时常感叹,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随母亲到长沙市读中学后,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李俊儒的文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初二语文老师熊庆龄和高三语文老师贺艳的相继指引下,他慢慢懂得文学不是自赏自怜,应该是一面照耀彼此的镜子,要心怀自信,直面读者,才能创作出动人的篇章,自此文学创作之路开始为他打开一扇大门。

  千里马终会遇到伯乐,怀揣文学梦的理工科青年终于在大学期间实现了第三次蜕变,出众才华与不懈坚持让他成为了著名诗人褚宝增先生第十弟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路走来,李俊儒的文学之路虽充满曲折,但每一次重要的人生节点都有恩师提拔,如同启明灯为他指引方向,令他心怀感恩。

专访2017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冠军李俊儒2017-11-27 15:44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7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比赛现场。本人供图

  机缘巧合 幸入“褚门” 

  褚宝增是中国地质大学数学教授,当代著名诗人,现为中国诗词创作院常务副院长,《诗词家》杂志副主编。他除了教授数学、担任导师之外,尽数十年之心血编纂《中国古典文学史纲要》一书,同时地质大学开设《古典文学史纲要》的课程,在为诗词文化的传承不断发挥光热。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学生走上了诗词之路。

  要想成为“褚门”弟子并非易事。“先生已经有了九名弟子,而且都是当今青年诗人中的翘楚。加入其门下还需提交原创诗词作品,并且由前八位弟子和先生共同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过半方能入门。”李俊儒介绍到。

  一次机缘巧合,褚先生在朋友圈看到李俊儒写的一首《过七十四军纪念碑》并点评,这一下子点燃了他的自信。“说句实话,那一刻比拿到大学通知书还要兴奋。之后我还向好几位挚友‘炫耀’,因为我得到了我最敬佩的褚老师的赏识了。”谈及与此,李俊儒还是难掩心中激动。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能以8:1的高票数成功入门成为褚门的十弟子。褚先生送了他两个字,汉仪。教导他在汉学大统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从那时起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拥有的是悲悯万物的情怀,关怀天下的胸襟。不仅仅只是在文字上做一名‘寻章摘句老雕虫’而已。”李俊儒说道。

  乘兴而去 实至名归

  作为一个从未在任何平台发表诗作也从未参与诗词比赛的“业余文人”,李俊儒参加“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并获得冠军,这似乎是一种幸运,也像冥冥注定。

  “其实我得知这个比赛,正是从亚军李点同学这得到的消息”。昔日同窗,赛场上争锋。2017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亚军李点和李俊儒是高中同学,一个学文,一个学理,不变的是对诗词的热爱与追求,这让他们惺惺相惜。“他当时建议我和他一同参加比赛,说句玩笑话,这还真有点‘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戏剧性。

  参加比赛对他而言是一次放松的机会。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向往能够“以诗会友”。“参赛还是很有压力的,当中的很多选手都曾参加过电视诗词竞赛节目,因此第二轮飞花令环节,我的技巧和经验一定不如这些选手,所以就抱着‘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的心态,赛前,我学着放松心情,在武汉各处游历,开阔眼界,认识朋友。这可以说才是本次比赛最大的收获。”

  先是诗友李点报名并推荐他,母亲又亲自来汉支持他,三轮比赛下来,他淡定自如,享受过程,老天似乎也加以垂爱,他这样的初出茅庐者最终拿下了大赛冠军。

专访2017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冠军李俊儒2017-11-27 15:44 来源:中国青年网

              李俊儒生活照。本人供图 

  汲取营养 精神指引 

  “感受一颗颗伟大的心灵,欣赏一幅幅壮美的画卷。这些是诗词带给我的美好,也是我始终如一热爱诗词的原因。”李俊儒介绍到,诗歌于他而言,是生活的调节剂,是情感的输出口,诗词创作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高三到现在,他已经创作了近两百首旧体诗词,并且还将一直坚持下去。

  中华民族千百年传统文化博大深厚,亟待后人传承与发扬。类似“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等比赛的举行都在表明,诗歌不再是阳春白雪,是每个你和我都能学习并从中汲取精华的“营养源”。

  谈及诗词学习,李俊儒一个月要求自己读五本书,其中一到两本必是诗词书。他会随时记录喜欢的词句,并且回看,模仿古人各种诗话的语言风格,从欣赏和创作的角度写出评注。

  “我想这个过程对学诗会有很大帮助,不仅仅只是背诵,更重要的是思考,这是一个主动审美的过程,唯有经历这个过程,才会真正理解诗歌,热爱诗歌。学习诗歌也不能抱着应对考试的心态而去。为了考试而用‘公式’解答诗词的人,一定不会找到真正的答案。”

  李俊儒将一句话送给和他一样爱好诗词的青少年们:“希望我们能在诗词之路上坚持下去。拥有诗词的我们将比以往更加强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