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

上海生活(134)

2024-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职场女叫狮

和妹妹聊天时,妹妹说到她正在读研的儿媳妇。说儿媳妇这学期课程不多了,打算一心一意待在家里复习考公。我一听专业考公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我说怎么不找个工作边干边考呢。

我也这么想,未过门的儿媳妇我也不好说啊!好在这研究生还没毕业,她要专职复习,应对毕业论文的,也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理解。

也是啊,这要毕业了再专业考公就真要不得了。儿媳妇的事就让你儿子小两口自己商量去,你管好女儿的事就行了。我说。

女儿毕业了肯定是要让找个工作,一边干着,一边复习考公。这事早和她说过了。妹妹说。

是啊,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无论学历多高,说到底最终要回到生存第一的原则上去。人活着首先是活下来,其次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体面的生活。

……

活着是生而为人的起码责任,活好是我们对生活的最高期望。

这几天宁夏女孩的事情,在全网引发热议。我出生农村,父母还在农村生活。因此,我基本上每月都要回一次农村,对于农村人的生活,教育观还算是比较了解一点的。由于自己出生教育世家,自己也算做教育相关工作,因此对于这方面的话题我还是比较关注的。

在农村人,尤其是几代没出过读书人的农村人眼里,孩子考上大学就等同于一定能吃上公家饭,看似农村孩子对考公执念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对考公制度的曲解。在他们看来只要考上大学,工作就会任自己随便挑,只要足够执着就没有考不上的公。与其说他们不了解考公的规则,不如说他们对考公的压力根本没有足够深的认识。

我妹妹家的远房小姑子家的孩子,读了个本省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三年后就一直待在家里复习考公。我没有和这个孩子深入交流过,可以说除了认识几乎了解很少。但听妹妹说起她现在的生活,我就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个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父亲从离婚就不知踪迹,她跟着母亲改嫁后,母亲又生了个弟弟,现在在读小学。母亲和继父早已分开,家里的地不多,她母亲农活之余,兼作超市的理货员,带着两个孩子和自己的父亲孩子们的姥爷生活在一起,生活的逼仄是不言而喻的。

就这样的家庭,孩子大学毕业后一天班都没上过,在家专业复习考公三年毫无起色。每天以复习的名义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什么也不干,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在她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有个本科学历,一般的吃食生活也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孩子,所以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就这样孩子心安理得的啃着,父母不遗余力的给着,至于孩子未来到底要干什么,其实根本没有规划。二十多岁的孩子,除了一张普通本科的学历,没有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没有生活的能力,更没有找个对象过日子的打算,唯一拿得出的想法就是:我要考公。

回望这个孩子的经历,只能说可悲又可叹。

无独有偶,也是妹妹说的,邻居家有个孩子,本科毕业打算考研那年,正是那啥严重的时候,家里人怕孩子去考试被传染,主动放弃了研究生考生。至今也过去两年了,那个孩子两年来也是除了吃饭,将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不社交,和家里人也几乎是零交流,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完全一副躺平心态,家里人着急的不行,本人不急不慌,该吃吃,该睡睡。妹妹家的女儿和这个孩子是同一年考研,外甥女当年冒着感染的风险参加了考试,考上了明年就要毕业了,两个孩子同样的境遇,不同的结果,和两个家庭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经常回老家看望父母,农村这种上了大学,回到家不工作,不干农活的孩子多的事。因为上大学让他们跳出了农门,但又好像禁锢在了农门外,说他们是文化人,却没有看到他们靠知识改变命运,说他们不是文化人,但他们确确实实觉得自己不再是农民。

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烂尾娃”,在农村这种“烂尾娃”太多了。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没有城市人家的见识和人脉,但却有着放大了文人情结——清高,自傲,执念。而这一切也正是导致他们出生农门,却又不能像真正的农村人一样吃苦耐劳,勤劳肯干,更、也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务实,圆滑。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慨叹的事。

要说“烂尾娃”,还真不是农村人的专利,城里其实也不少。可以说“烂尾娃”根本不分农村还是城市,“烂尾娃”是时代的产物,是教育的悲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