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九

2020-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秋笏笑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魏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如果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是这首诗感发的开端,那么“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就是感发的深入。

帷指窗帷,也就是窗帘,鉴是照亮的意思,薄帷鉴明月,是说薄薄的窗帘被明月照亮。这是一个被动句式,薄帷被明月照透,是一种被动的姿态,正是这种姿态引起了诗人心中的某种感受,这话说起来很微妙,但微妙的地方还不仅于此,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两句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加微妙。

冯延巳有一首小词“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历代批评家都认为这两句好,可是又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好。其实它的好处应该是在于上下句的句法之间所产生的互相影响。上,据说水的波心,有一片白色的梅花影子在上下摇荡;下句说,风吹进薄薄的罗衣,使人感受到一阵透体的寒冷。

由于这两句是对仗的,所以贴体寒的体就与当心白的心有了关系,那种摇荡之感就从水的波心进入了作者的内心。(评得太妙了!)

这里的薄帷两句虽不是很工整的对仗,但作用也有些类似,因为襟正处在胸怀之所在,所以清风吹我襟,就是人联想到清风吹透衣襟,一直催进我的心里,由于这一句中出现了我,所以上一句薄帷鉴明月,也就和我产生了关系,那明亮的月光就不仅仅是照透了窗帘,而且也一直照进了我的心里。

于是,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就有了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客观的写实了。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心与物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微妙的,有时候我们只能用感性来体会它。

小记: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白天面对世俗红尘,不愿意见的人居多,不愿意说的话居多。只能用买醉这个方式来躲避白天的烦恼。酒,不是用来消愁,而是用来埋藏真实的自我。酒醒深宵,反倒清醒,再也不能睡。

夜那么黑,那么沉,似乎可以掩盖一切社会乌七八糟的事。

起身,燃起一盏灯,摇曳的烛光里闪耀着一星暖意。

这样的夜晚,自己面对着自己。

真实,纯净。

也许这才是自由而美好的时光吧!毕竟太安静了一些,弹几首曲子,抒发抒发心声吧!(我很好奇,他住在哪里?是不是住在竹林里面?深人静而又不会打扰到家人和别人,是他自己一个人住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就好像王维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估计古时候的诗人都有这样的一种闲情雅趣,喜欢自己独居,远离尘世。即使深夜弹琴、长啸也不会影响到别人。)

天天喝酒,能弹琴,有薄薄的窗帘,从这几个细节可以看出他过的生活还是非常不错的。根本不用考虑钱的事儿,比起杜甫的茅屋要好太多了。只是他的精神受到了束缚,受到了羁绊,难以摆脱。不快乐的一切都是心累。当心累的时候,外界的一切都不能够入到眼里去。只有到了夜深人静,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明月,感受到清风。

无人为伴,唯有清风明月。这个心境反而突然明朗起来。可以感觉到他的内心依旧清明,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品行,像明月一般的皎洁。坚定着自己的信念,自己鼓励着自己,明月不仅照进我的窗,还照进我的心里,清风不仅仅吹拂我的衣襟,还吹到我的心里。

这样的一个夜晚是多么的美妙啊,但愿白天不要那么快到来。

在整首诗中,这两句是最明朗,最舒服的。

清风与明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