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婶
几十年前的许多人在听到聋婶的故事后难免都会暗自抱怨命运的不公,但现在看来,如果提前知道了聋婶的晚年生活的话,他们或许很快就会打消当时的抱怨。因为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多福之人却在她六十岁时意外地变成了一个“聋子”,继而整个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聋婶就不得不先说说她一生最得意的事:三四十岁就死了丈夫的她竟然独自养大了九个儿子!在她那个年代的人看来她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啊!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仍有许多人把她作为吃苦耐劳的榜样挂在嘴边,虽然现在的人们早已想象不出成为寡妇的聋婶那些年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把九个儿子抚养大并让他们最终都生活在了城里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人生活在乡下的聋婶在与别人攀谈时难免会不自觉地开始“炫耀”起来,一句“我在城里有九个儿子嘞!”不知说了多少遍,但每次听的人眼中还是会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羡慕的眼光!
聋婶有九个儿子,在她和她那个年代的人看来,她的晚年似乎注定会是幸福并且美好的。但世事总是难料,巧合而又反常的事偶尔也会突如其来,打的人措手不及——就是聋婶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在六十岁的寿宴刚结束不久竟然出奇的“聋了”!至于怎么聋的连城里的专家医生和她那九个儿子都说不出来,反正就是一下子就全“听不见”了!更让人奇怪的是,自从聋婶成为一个“聋子”后,她那一向挂在嘴边的九个儿子却逐渐地很少再来看她了,到最后竟然没有一个把她接进城里,也没有一个留下来照顾她。总之,她几乎像那些无儿无女的人一样,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人。
在别人看来在乡下独自孤独生活的聋婶是极其不幸的,但聋婶自己似乎始终没有觉察到她身上的不幸。人们惊奇的发现她依然会像往常一样起床,像往常一样吃饭,像往常一样睡觉,只是很少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了,毕竟她现在是一个再也听不到人们溢美之词的“聋子”了。让人们更奇怪的是变聋后的聋婶却开始喜欢唱起歌来,她的歌声凄凉而又冰冷,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又仿佛拥有某种魔力,把她生活的这个山沟沟里的一切变得寂静而又有蕴含深意。人们常常会细细聆听,那旋律可以让人们像着了魔一样陶醉其中,人们说不出其中的感受,只是静静的听着……
对于一个人来说,母亲难道不应该是世上最亲近的人吗?但像聋婶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母亲怎么会没人去侍奉呢?何况聋婶在城里有九个儿子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些初为父母的人。人们苦思冥想却始终得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有的说是因为她儿子太多了任何一个赡养或者不赡养都会存在纷争;有的说是因为她聋了城里的儿子们不敢把她接到那儿去;还有的说是聋婶在村里住惯了不想去城里而儿子们又不愿意留下来……但真正的原因除了聋婶又有谁会知道呢?
没有享上福的聋婶就这样一个人不知过了多久,歌也唱了许久。虽然大家同在一个村里,但人们确乎觉察到除了她的歌声,他们脑中一切有关聋婶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了起来,人们说不清原因,但事实的却是这样……
多年后的一个中午,当人们正在村口的地里收割庄稼时,耳边突然传来了阵阵嘹亮的歌声。疑惑的人们放下了手中的活循着歌声远远望去,他们竟然看见了聋婶!她穿着一套红衣服,背着一个小包,围着一条不知是那一年买来的围巾,正在朝着通往城里的路上慢慢地走着。惊奇的人群中不知谁忍不住喊了一声婶,令大家奇怪的是她竟“仿佛”听见了般转过头来冲大家笑了笑,“大伙再见了,我要去城里找我的那九个兔崽子去喽!”。大家一时间都怔住了,就像他们正在割的庄稼一样杵在一望无际的地里,当再回过神来时才发觉聋婶早已消失在了远方的暖阳之中,只有那嘹亮的歌声依旧回荡在人们的耳畔,像一阵风,沧桑而又凛冽……
自那次后,人们再也没见过聋婶,也没听过有关聋婶的任何消息。人们不知道聋婶是否到了城里?是否找到了儿子们?甚至是否还活着呢?但好奇始终敌不过时间的冲刷,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开始觉察到他们所有有关聋婶的记忆仿佛都快要消失殆尽了,于是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养育了九个儿子的聋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以前他们似乎对这个问题是毫无争议的,但自从她变成“聋子”后,人们的看法便开始越来越模糊了。每当想到这儿,人们又会从心里为自己感到莫名地可笑。是啊,何必去如此在意一个被自己孩子抛弃的“聋子”呢?
拥有九个儿子的聋婶在她最后的岁月里非但没过上理应过上的幸福生活,反而因为某些只有她才知道的缘故落得了一个人在乡下落魄生活的惨淡光景,难免让人们唏嘘。但时间的过往还是让人们忘记了她,不知谁在多年后偶然谈起了她,随口说了一句“龙(聋)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们才又想起了她和她的歌声,而“聋婶”这个名号便从此又开始流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