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178:“一核二轮四阶”——区域组团式校本研修,助力强

2022-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锋华雪月

锋言风语1178:“一核二轮四阶”——区域组团式校本研修,助力强课强师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形成区域教研范式,构建教育的良好生态,我们的“同备一节课”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我区新的教研活动,可以用“一核二轮四阶”来表达。以抢课提质为目标,以学科教研共同体和校际教研共同体二轮驱动,以智慧碰撞、课堂观课、课例研讨、复盘上课四个阶段,推进区域教研深度发展。

一、定格主题:难点内容,重点突破

我们的“一核二轮四阶”中的“一核”是核心问题主题定格。在学期初我们教研组会找准切口,明确主题。语文学科的主题是源于日常教学生活的真问题,先以问卷征集的方式,向教师们征集,力求寻源教学,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出现的“真问题”。在大量地征求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困惑的基础上,由年级学科组对所有问题作全局性的思考,从问题的相关性、重要性、可解决的程度等方面做思考和论证,进行筛选和归纳,最终形成有效、并具有共性的“真问题”,并进行层层上报,确定本学科或本年级阶段性的教研主题。再经过大量搜集、删选和认证,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并在大主题引领下再细化为不同的 “子主题”。

例如语文学科的主题大单元理念和新课标“学·研·讲·考·展”活动,数学的基于情景下的模型建构等主题研究。

二、做深研讨:一课两研,细化策略

形成主题后,我们就分年段定时、定点、定人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做到专题研磨,一课两研,细化策略。

第一阶段:智慧碰撞

1. 定,定主题,多向筹备。

经调查,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同时也期望自己能够在与同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下,设立“观点分享”环节,需要教师在活动前,主动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或是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对主题进行解读,对课文单元、课例进行分析,形成“观点分享”材料。

2. 享,阐述观点,理念分享。

在事先大量搜集资料,形成一定观点或想法的基础上,我们会安排几位老师进行“观点分享”,内容可以是自己习得的某些理论,也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实践经验,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而参与的老师需在聆听的基础上写下自己的点滴收获。像这种“微论坛”“支点论坛”等促使老师们主动进行学习,而分享的过程又进一步激发了老师的学习兴趣,针对主题,结合上课内容,提出看法,形成策略,促使教师立足文本、深入研究,也能聆听窗外的声音,更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和加强。比如:阅读策略单元,我们各个年级的各有一位“观点分享人”,分别对本年级策略单元的落实点,注意点,以及教学策略做详细的解读、分享。这改变传统的单干式教研,让不同年级了解到“阅读策略”有梯度的衔接训练,也有效地为高年级后续的衔接补学,作出清晰的指引。

3.辨,组内说辩,形成课例。

根据对实际课堂的调研,我们发现一些新入职的年青教师对教材核心内容的把握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有正确的认识,但具体教学实施中不能围绕核心内容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教学环节,较多的出现主要教学部分粗框架、无支架、细节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阻碍教学效率和教师成长。基于这样的情况,在第一阶段“智慧分享”环节,还设立了“课例分析”来解析“课例”,就是对下一阶段“课堂展示课的分析研讨”,要求主讲人完成研讨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达成目标、学习提升点、学习障碍点的解析,提出初步的教学板块框架和所要采用的主要教学策略,初步教学方案形成,我们把它称之为“微课例”。然后集思广益,参与的老师们结合主题卷入式研讨,全面提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均在教研活动研课记录表中作相应体现,并根据活动单元,要求老师分步完成。课前进行充分的教材解读,并借助团队优势,追求“众人拾柴”的效果,较之以往只重课中的教研活动,应该说很大地提高了研课的效率,并扩大了教师专业提升的力度和广度。

第二阶段:课堂观课

1.跟踪随诊,记录现场。观课需进行项目认领,进行较为细化地跟踪随诊,并作详尽记录,针对“核心知识、核心问题、核心环节、核心练习”等要素开展观课随诊。

2.互动交流,优化方案。在进行初步实践后,全组老师便开始有针对性地展开交流,尤其是针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采用的教学策略等。要求共同探讨、权衡优劣、坦诚布公、各抒已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较优化方案。

第三阶段:课例研讨

1.沙龙研讨,真实反馈。针对执教老师的课堂,结合主题深入研讨。落角点注重在目标达成、学习提升点和障碍点的突破、提升策略(或内容)有效性上。

2.聚点反思,内化提升。这些“点”可以是核心点,亦或是有价值的点。而反思的主体可以是执教者本人,也可以是观者,更常见的是“过来人”。

抱团式的校本研究,在教研模式上,倡导以问题引领、反思互助为路径,立足课堂教学,围绕主题研讨,切实提高教师对统编版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们立足文本、细化策略、关注衔接,实现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双赢。

第四阶段:教师复盘。在参加学科教研共同体或校际教研共同体研讨会后,在学校学科组二次备课后,教师讲学到教学方法拿到自己课堂上,我们称之为“复盘”。“复盘”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在经验基础上创新。

三、聚优资源:名师引领,促进成长

邀请专家高位引领,名师课堂示范。以帮助我们的校本教研明确方向,提升老师研修能力。北京路中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基于大概念下的课堂展示,第二版块是评课议课活动,第三版块是市区教研员评课。初中语文学科“现场改课”,第一位老师讲课,第二节进行讨论研讨,第三节进行修改后的上来,第四节继续磨课。参与者都是区域名优骨干教师。

四、做精备课:目标引领,团队协作

区级“同备一节课”资源形成后,校本的二次备课,对于校级集备要求更加关注。我们制定了校际教研和学科组二次备课的规程。

基于区域的大教研,大幕已经拉开。在前行中寻找动力,在活动寻找教育的真谛,在智慧中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