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解答书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棉布萍
不完美解答书

批评和表扬,这类评价性语言发生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把我们从荒野上撒腿狂奔的动物变成了赛道上规规矩矩的选手。”看到这句,突然被这本书吸引,太对了,孩子真像小动物,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孩子睁开双眼的一瞬间,有时觉得像一只小猫苏醒过来,有时觉得是一头小鹿休息好了准备站起来溜达,有时候像一头小豹子,甚至还没睁眼已经感受到她逼人的英气。因着这份共鸣,仔仔细细看下来,不自觉找工作人员借笔习惯性划线,想起书还没买的时候已经划了大半本……

1、 相信

布尼尔祈祷词中有几句很管用的话:“上帝啊,请赐予我胸怀,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够改变的事;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够分辨这两者。”但无论“接受”还是“改变”,都得在“智慧”之后,“智慧”才是关键呀。

最直接的想法,“智慧”大概就是准确的预测和理性判断的智慧了,但看起来好像不太靠谱。那它缺了什么呢?我觉得缺的东西,是智慧中最重要的部分:我相信。

智慧中包含着信仰,相信投入的价值,“相信”这事,说来飘渺,却力量巨大。相信让你越来越发现对方的好,而这种好很难说是一直存在于他/她身上,还是因为相信而慢慢发展出来的。

二、远方

人能忍受辛苦,但很难忍停滞的感觉,所以人类在努力探索生活的可能性。对很多人来说,“更大的世界”不在此时此地,而在“远方”。它意味着变化,希望,丰富的体验和更多的可能性。而“更大的世界”也许不是关于空间的,而是关于时间的。时间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拿它来换任何东西都是亏本生意。而衡量时间长度的,并不是物理的分秒,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内心体验的丰富性。

所以,行万里路,最终还是为了回到内心深处。可是回到内心深处,又并非只有行万里路一途了。

三、琐事

一件事是不是琐事,并不是由这件事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你对待它的态度决定的。如果你不轻慢它,以庄重的态度对它,那它就是重要的事。尊重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尊重琐事,庄严待它,只是和琐事“遇见”了,然后“做”它们。就成为自由人,心自由了,对什么样的生活都充满热情。

四、自我

在心理结构中,自我像是一个调节器或维修包。当一切运转良好时,我们会把生命能量投射到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世界向我们提问,我们努力解答。自我也在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但是如果我们感到不安,就会把注意力投射到自我本身,就像打开维修包里的探测器,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到自我修正时,自我的发展却因为缺乏与真实世界的互动而逐渐停滞了。越停滞,我们越想修正自我,越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这形成了恶性循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