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收录

5.碎片化时代的系统性学习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18人  冰洋baby

这周我们一起来真正学习一下“学习”这个事情。

我一直很庆幸生在这个时代,因为无论你想学习什么,都几乎没有门槛。

最近在看一部纪录片:《西南联大》。虽然以前多少有一些了解,但是从那群人出生的年代开始讲述这整个过程,还是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可以说那段历史算是现代中国教育史的起点。几大名校都是在当时建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整个过程里这些人的求学之路无比艰难,经历文化侵蚀和战争。但还是凭着对于求知的渴望,创造了“西南联大”这个战火里的奇迹。其实每次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也都有同样的感受。因为,对于身处战火里的人们来说,甚至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压根没有。

他们没有环境,我们有啊,并且还相当好。你看吧,赶上了国内互联网的免费文化,各种知识都唾手可得:书籍不需要高昂的费用,各种免费在线课程,尤其是这两年还赶上了“知识付费”的浪潮,整个互联网内的知识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同时,我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种求知欲望伴随着的“焦虑”。时代变化快,我们很焦虑,一场大课可以创造3天内几十上百万的付费人数奇迹。大家都乐在其中,不管有没有用,先学了再说。

前些年我们说信息大爆炸,这两年我们正在经历知识大爆炸。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浪潮,每个人都被卷入这场浪潮当中,无一幸免,连我妈都每天在看各种养生课程。

这其中就有一些问题,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我报了那么多课程,但好像用处不大。这些所谓的知识好像并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也没有改变我们的人生,反而让我们陷入更大的知识焦虑当中。结果就是报更多的课程,重复这个循环。

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碎片化的学习过程只是满足了我们的求知欲望,但没有解决学习的本质问题,也就是实际运用产生结果。我们的大脑是天生就喜新厌旧的,在接触各种新信息的过程里,大脑其实在经历一种“刷认知”的快感。而最终那些学过的东西好像烟消云散了,没有留下什么实际结果。这会让我们陷入焦虑,产生一种更大的知识恐慌。如果不能跳出这个循环,所谓的认知不断在升级,却没有付诸行动,最终难免会感受到“眼高手低”的尴尬。


要应对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弊端,就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在前两周GTD的工作流程里,我提到了“管理系统”这个词,这在学习过程中同样适用。当你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的时候,那些“碎片化”的信息也能促进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这周的主题就是这套方法,我重新命名叫做《系统性学习法》。因为这就是应对知识焦虑和碎片化学习的底层学习框架。在内容框架上借鉴了“斯科特·杨”的整体性学习法。学习的方法很多,底层都是共通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那什么叫《系统性学习法》呢?你可以这样理解:过去的学习是单点的,学过之后这个知识就像一个孤岛,你要找到它,利用它,都会非常困难,时间久一点就彻底忘了,因为大脑的记忆就是这个机理。而系统性学习法,是教你如何将一个知识点架构在你的知识网络中,找到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打通它们,形成一张张在各个领域的知识网络。

在上周写“逻辑”主题的时候,我有说过一个比喻:大脑是CPU,不是硬盘。意思是,往大脑里塞很多信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而是要在大脑里建立一个处理信息的逻辑管理系统。这些逻辑会形成一些具有深层联系的认知框架,让你随时可以调用,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靠记忆来机械式的学习,是我们大多数人学生时代就步入的误区。

我记得我有个小表妹就是这样,学习非常刻苦。每次我去他们家,她都在写作业,而且经常写到很晚。当时她爸爸就说,这孩子要是不考上个好大学,都对不起她这股认真劲儿。但她的学习成绩从来也没好过,她的方法出了问题,全靠死记硬背。

和她相反的是我另外一个表弟,从小就是学霸,一路开挂到大学。我在和他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被他脑海里一些事物的联系感到惊奇。比如说他很喜欢下象棋,而他居然能把象棋里的逻辑用在编程语言的学习上。

这就要说到知识的一个本质:它就是你大脑里“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注意,所谓“各种事物”,是指:事实、记忆、信息

而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被称作为“知识”。所以,“知识”是用来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如果你不能让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你就不算得到了这个“知识”

好像很绕是吧,反推一下:其实我们的学习过程也是一样的,当你在学一个新知识的时候,100%需要和你现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这样你才能有“懂了”的感觉。

比如说你作为一个北方人,第一次看到“芒果”这个东西。

你认识这个东西的认知过程里,第一步就是:知道了它是一个“水果”。

这个时候你成功建立了和已有概念(水果)的联系,那就好理解多了:至少能吃,说不定还挺好吃。

再举个例子说明这种联系的必要性:

A和C是两个互不认识的人,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共同好友B出面介绍,然后A和C就正式认识了,而且大概率不会丢掉这段联系。就算A忘了C长什么样子,但提起是B曾经介绍的人,A也会联想起来一些信息。

而如果没有经过B介绍,A只是看了C几眼,过后他们俩可能这辈子都想不起来什么时候见过。

想一想和你每天擦肩而过的帅哥美女,无论当时有多惊艳,现在有几个面孔你还记得?

这就是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东西,却总想不起来的原因了。

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后面的技巧就好学多了,下面就是这周的内容框架:

(1)结构:系统性学习法的认知框架

(2)步骤:系统性学习过程中的5个步骤

(3)信息:理解5种信息类型以及获取方法

(4)加工:未经处理的信息无法应用

(5)应用:将知识延伸应用及加以实践

(6)效率:高效学习过程的5个原则

看着这套学习框架,我想到一个词组:“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李笑来的公众号名字,前两年看到这个名字很奇怪,干嘛要写这么土的励志名字。后来看他的解释才知道,他的本意是:先学习“如何学习”,再去学习,事半功倍啊。

深以为然,明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套学习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