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学习-读马克思2-哲学批判-2018-04-26
一:马克思哲学批判
马克思对西经的假设条件进行批判。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人是经济人,都会趋利避害,因此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这个假设。于是马克思说,人都是有社会性的,没有绝对的经济人,所以讨论经济人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批判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说的不错,绝对的经济人不存在,但假设极端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不断添加条件继续分析,才是科学承认的范式。
在经济学后来的发展中,不同的经济学家,在承认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参数,获得新的模型来解决实际经济活动中的现象。
例如国际经济学中,假设完全竞争市场是信息完全透明,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推导出比较优势理论。但是他的假设条件实际上达不到完全透明和完全自由流动,而只能是相对透明或者相对自由流动,这并妨碍理论对现象的解释。
后来的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他的模型中,添加了信息在不同国家,不同部门,甚至不同人中不对称的情况,使得经济理论更加完善。
如同物理学,先分析在完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物体是怎样运动的,然后再增加摩擦力的条件。一旦最初的条件得到了论证,所有后来人不断添加新的条件加以分析时,不需要再证明前人已经证明过的东西。
马克思没有用科学的范式对经济进行分析,而是采用哲学思辨的方式。哲学思辨的逻辑十分严密,但是研究科学必须用科学可以理解的范式进行阐述,科学共同体才能理解并且采纳。
这让我想起了牛痘发现的案例,实际上很早就有人发现长过牛痘的挤奶工是不会得天花的,但是官方的政府和医生也只是将牛痘与天花的联系停留在民间智慧阶段。
直到1796年的爱德华琴纳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了牛痘接种效果,并且用科学范式进行记录和发表,才使得世界范围内推广牛痘。
而马克思的著作本身是非常晦涩难懂的,他用一大套哲学思辨来代替科学推导,最后预测私有制必然被消灭,却只定性不定量,这和一个用易经算命,预测某人必将遭遇人生起落一样。他必然是对的,因为没办法证明他错了。
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说奴隶制社会必然过度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必然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实际上马克思不了解中国历史,中国2000年前就进入了集权政治,而并非停留在封建制度下。集权政治会导致内卷化,中国和奥斯曼的历史就是不断政变叛乱改朝换代的历史,生产力2000年都没有大的跃迁。
资本主义不是必然产生的,只是在小国林立的欧洲,贸易显得尤为重要的环境中,工业革命这种长期巨额投资来提高生产效率的活动才成为可能。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如果作为科学,那么直接就遇到了不能解释的现象。应该进行修正,或者直接重构。而那些依此做出的推论,自然不能算作严谨的推论。
三:市场配置资源
1: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说工人的劳动被异化,因此失去了本身劳动的乐趣。只有当完成工作挣到钱后,才能回归人的本质,做人自己想做的事情,人不是在享受工作,而是在工作中肉体被折磨,精神受摧残。
人的劳动值多少价值,并不应以人自己是是否享受来判断,而是应以他为别人带来多少效用来判断。人应该通过劳动为别人创造出足够的价值,才有资格享受自己的乐趣。
如果一个人忙忙碌碌却做了很多没用的事情,比如他就喜欢做俯卧撑,每天做500个,他自己很累,但对别人没带来价值,自然就挣不到钱。
在现代也许他可以做个胸肌发达的健身教练或者网红。但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一个只顾着自己爽,不给其他带来价值的人,其他人是没有理由来补贴他的。
2:市场配置资源
马克思主义者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不合理,比如有的岗位工资特别高,有的特别低。其实这恰巧说明工资低的岗位产生的价值低,因此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流动到效率高的领域。
马克思说资本的价值高,泡沫大,不公平。而资本的流动恰巧说明资本在那个领域产生的效率更高,因此资本也应该朝那个领域流动。泡沫在所难免,但是健全的市场恰巧有很多以戳破泡沫为生的人。
也许在某一个时间点,某一部分团体利益受到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效率更高的部门,只会增加社会总体的福祉。
就像98年的大下岗,也许要经过5-10年,半代人受到影响,但是长远来看却是解放了生产力。这些下岗人员中,不仅做的好的人可以挣到比以前更高的收入。整个社会也得到了更多的服务和产品。
3:资本不做赔本买卖
马克思说资本家由于没有利润所以停止生产,任由生产资料闲置烂掉,因此产生了极大的浪费。
资本家不组织生产的原因是因为生产没有利润。如果明知亏本,换成工人就会去生产?
①:假设模型
假设企业的产品售价100元,其中固定成本40元,边际成本60元。如果企业正好盈亏平衡,那本平均成本=商品售价=100。
如果资本家和CEO是同一个人,那么他可以挣到自己的管理费。如果资本家雇佣CEO,那么资本家会觉得无利可图。
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
现在开始分析,如果平均成本=商品售价,资本家虽然不挣钱,但是多生产可以摊薄固定成本。因此资本家会继续生产。只有当企业的边际成本高于销售,企业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自己反而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才会选择停止生产。工人即使有权利决定是否生产也依然不会生产的,因为再继续生产,自己的工资都挣不到,还不如去别的企业工作,起码能挣到自己的工资。
③:代理成本
在这个模型中,资本家本身是不产生成本的,管理成本包括CEO的工资和管理上的其他费用。这个成本不仅难以减少,而且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管理成本还会越高。
假设果原先的CEO被赶走了,工人中选举出一个新的CEO,短时间内企业不再需要承担老CEO的高工资,但是随着新CEO的掌权,他必然会要求更高的待遇。如果企业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用贪污或者挪用的方法为自己谋利。这也就是国有企业腐败的原因。
四:剥削
马克思批判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被资本家剥削。于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资本家剥削工人是由于私有制,因此消灭了私有制,就消灭了剥削,
农民失地变成工人,并不是资本家出现的结果,恰巧是资本家出现的原因。农民失地一般都是由于天灾,在金融工具不发达的社会,利率不是太高,就是根本借不到钱。特别是基督教社会鄙视利息,要求社会不收利息,只会使得愿意借钱的人减少,供应少了,价格就会上升。
天灾或者疾病迫使一个农民家庭只能通过卖地来保命,因此金融市场不发达才是农民失地的原因,而不是因为资本家雇佣工人。
这些失地农民如果得不到雇佣,他们的确不会被剥削,因为他们都饿死了。所以资本家的雇佣是救了他们而不是害了他们。
正真解决问题的是生产力大幅提高。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工人不满意自己的工资,可以做自由职业,比如滴滴司机。因此企业的用工成本=工人的机会成本。工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就没有以前那种意义上的剥削。
五:自由
马克思说工人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劳动带来的享受。
军队呢?军队没有自由可言,一支部队越不自由,他的战斗力就越强。
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将农民的懒散转变为军队的服从,越是管理严格的的工厂,产品质量越好,越有竞争力。而消费者也获得更多且更好的产品,这才是良性循环。
越是不自由的工厂,越是给社会和全人类带来价值,越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是政府主动选择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是只有用这种方式的政府才能生存下来。
中国不改革开放,现在恐怕已经变天。金家不改革开放,恐怕也熬不了多少年。
自由不是别人给与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产生足够的价值,就不配拥有自由。一个政府不能引导自己的国家解放生产力,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不会有自由。回想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土地时期,人民都饥肠辘辘的躺在草垛上自由的嗮太阳,却都在等别人先动手劳动,生怕自己多做了一点产生了不公平。
在过去的德国,阶级固化现象非常严重,底层人民难以通过自身努力上到上一个阶级,因此马克思的担忧十分正常。随着现在货币化,教育资源扁平化,信息化的变革,一个人不懈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要比过去门槛更低。
六:社会主义的实现
1:现代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使得资本家自己开始反思,并且不断改善工人福利,使得其预言的资本主义被暴力推翻的情况没有实现。但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之好,恐怕以当年的马克思来看,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美好未来,我之前已经分析了,在逻辑上有瑕疵,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又非常有土壤。
在一个猴子实验中,实验人员给一只猴子一只香蕉,别的猴子会看他吃。如果给一只猴子获得一挂香蕉,别的猴子会过来群殴他抢夺香蕉。
分田地均平富,这是人类的动物本能。在18世纪的生产力条件下。社会财富首先被用来刺激资本家的生产动力,留给工人的相对较少,因此贫富差距很大。
而富人如果不注意修养,而是残酷对待工人则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因此马克思的书,其实大多数人看不懂。但是分田地均平富的思想,却容易得到无产阶级的共鸣。
3:社会主义不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列宁提出来的,而非马克思。但是在具体实操的时候,列宁发现,完全纯粹的计划经济是不可能达到的。
经济中的计划部分就如同人的大脑。大脑控制双手,人类才产生文明。但是维持人生存的内脏是由植物神经来调节的。如果大脑非要控制内脏,那么当大脑睡着的时候,人就会死。
植物神经就是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大脑就是宏观调控,如果一个经济体只有植物神经没有大脑,那他就是植物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凯恩斯开始,政府就更多的介入经济活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