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时分写作训练营邀请函

牧童眼里《道德经》(92)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北晓峰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道德经》二十二章赏析

―――牧童对通行本与帛版部分字不                    同的理解

全与金

小篆 : 小篆‘全’字由‘入’和‘工’两部分组成,也有从‘王’的或体,是现今流行写法的依据。字中的‘王’其实是‘玉’,学者根据古书中所见‘全’字的用法,指出‘全’是纯玉。《说文》或体 : 与小篆字形略同,中间多了一划线。标准字形 : 字形与《说文》或体略同,由‘入’和‘王’(玉)两部分组成。

下图为金字从西周至战国期间的演变

全和金发音截然不同,象形也不同,注解则更不同。金从人王干士土即人中下力之人由土中炼出供王者使用,其本义指由砂砾中提取的贵重东西。全从人王取全部之意,其本意指保全和全部。

帛版是现发现较早的较为全面的版本,或更切老子本义。王弼批注的《道德经注》是以传世本为蓝本。或王弼与曹魏在一个时代,英才早世,据说二十三岁便撒手人宸。不得不说王弼是一奇才。又或三国与春秋就战事民生及谋士英才方面是有相同点的。也许应此王弼版是传世通行本的基石,后世众多解读均以此为脚本异彩纷呈。

对帛版牧童也有些疑虑。帛版是手写非手刻,自然对传承者的文化素养要求较高。手刻者或只是一工人是否文化宗师不得知。在本章中“声人”“牧”“金”等在帛版出现,不应是耳误(发音)手误(书写错误)或滥芋充数故做斯文,能写于帛上,最不济也是“书法家”。应此,这或许更接近老子本意。

“声人”是敢于发声?某方面有一定造诣者?如对应句末的“牧”或许就明白了。“牧”者饲养是本义,延伸为影响管理也无不可。“是以声人执一为天下牧”,此处的一不是天地混沌的初始状态,牧童认为是“声人”者初心(声人的原始理念),是无到有到阴阳天地到天地人后即三生万物之后“声人”者的“理念”,并以此理念影响其它人。至于“声人”到“圣人”、“执”到“抱”、“牧”到“式”是文人大师们的自以为是。好在本意未发生质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提升的表现。

至于自见(视)自是(见)可直白地理解为自恋,其字不同意思大体相近,不影响本义。

难在全(金)、直(定)。牧童认为不论是在传抄或口碑传授中,其字形字音字意都不相近或相同,是难以无意间“误之”的。又恰是“自以为是”的作品。都明白金是自砂砾(普通物质)提炼出的金(贵重物质),依此,曲(委屈、曲线、松散)则金是可以理解的,曲(委屈、曲线、松散)则全(保全)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牧童以为后者有点中庸前者多了些经验之谈类的捷经方法。在这里延展一个物理现象:一铁球在同一高度A点落差一样到B点,一线路是两者间最短的直线距离,一线路是两者间的弧线距离,后者长度大于前者,若摩擦系数相同,经弧线的球较早到达B点。或许这一现象与曲则金有几缕关联。

以下为“曲”“枉”的解释。虽以现代的知识储备来校对古藉似乎不妥。牧童认为文字的演化是没有断代的,毕竟还是以口碑相传的传承方式居多的。

曲”字的引申义“紧凑”(相对):松散(状态)、松弛(状态)、懈怠(状态)。再引申义(与“直”相对):弯转的状态。

说明:一,“曲”作为“部曲”讲,就是指古代的准军事组织,预备役师团。如今中国还建有大量的预备役师团,报刊上有时候会报道预备役师团的军事训练消息。这些师团的官兵,平时都在企业事业单位岗位上工作着,一旦接到命令,可以很快集中起来,成建制地投入军事斗争。这里,“曲”指“非战时状态”。

二,“曲”作为“酒曲”讲时,是指一种霉变物质的待机、待命状态,即霉变物质的非活性状态,一旦赋予其使命,它就能迅速恢复霉变活性,积极参与发酵过程,帮助酿酒。

三,“曲”作为“曲调”讲时,是指说唱艺术的非正式、非直白状态,一旦赋予歌词,它就能帮助表示明确的情感和心意。

四:弯曲、理曲

形声字,木为形,㞷(后来写作王)为声。枉本意指树木弯曲。由此引申指人的品行、作风等不正、不公道,特指歪曲法律、办案不公。从受害方面讲,指受委屈、冤枉、冤屈。枉又表示白白地、徒劳之意,词意虚化。

牧童想说的是全(金)和直(定)的不同使得意思有千壤之别。曲则全,是被委曲或走曲线得以保全?枉则直是被娇正变得直溜?

牧童认为曲则金理解为松散的生活是享受型的是应珍惜的显得也很金贵,枉则定应理解为被弯曲的树木引伸为不十分合德顺道的事物应促其稳定而不是任由发展。

注:字的形、意解释摘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