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盘》原创 清茶润心
《石磨盘》原创 清茶润心
下午,天暖洋洋的,冬天的寒冷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也躲藏的无影无踪。吃过午饭,与未曾谋面的椽笔书生老兄相约,到他的书房兼工作室小聚,茶话读书心得。临行之际,又同长葛传媒网创始人广群同学取得联系,结伴前往。
椽笔书生者,集诗词爱好创作者、文玩爱好兼制作者、装饰公司老板和木匠于一身,可谓静坐书房能够舞文弄墨,驰骋工地可以使刀弄枪,人才也!广群同学,吾高中同学,长期从事婚纱摄影、各种庆典录制、企业文化传播等工作,且常以满腔热情投身长葛文化事业,亦可称为半个文人也。
《石磨盘》原创 清茶润心约好后,我取出前几日为应付车辆单双号限行而淘到的二手无牌照豪爵摩托车,风驰电掣般朝椽笔书生兄的书房奔去。行至他村头,道路稍颠簸,却是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拓宽进村道路所致,无奈只得小心行驶。快有快的感觉,慢有慢的韵味,不经意间我看到有一块石磨盘在新拓宽的马路边半掩半藏,在机械平整后的路边,它犹如年老色衰被遣散出宫的白头宫女,伤感的躲藏在黄土陇边,又如抱着琵琶半遮面吟唱凄惨小调的歌女伤感的面对眼前的繁华,猛地,我的心头一颤,刹那间,我来了个急刹车。下来车,将摩托车熄火,我仔细的观察那盘石磨,它一大半湮没在碎石瓦块和泥土之中,约三分之一露出地面,周围的泥土石块以及半截水泥楼板杂乱无章堆砌的场景足以显示机械力量的强大,石磨盘在这些垃圾中顽强的挺立着,虽然仅剩下三分之一露出地面,但已经足以表现出它顽强的抗争和不朽的生命力。分明那是一件艺术品,一面光滑如洗,一面条纹分明,圆圆的磨盘轴孔如同现代机械钻制而成,我不能不惊叹先辈们的精湛的手艺和无比的耐心,刻成一盘石磨需要花费多少功夫呀。我也曾经听说过,在不通电的年代,家里能有一盘石磨的都是家底殷实之家,家里有石磨往往会成为家人炫耀的资本和家族兴旺的象征,娶妻嫁女媒妁之言很多也会以家里有没有磨盘为砝码,也如今天要打听一下对方的的爹是不是村长局长,是不是拆迁户或者城里有没有房产一样,有个村庄原来就叫磨寨大抵也同这种石磨盘有关,其实想想也有情可原,不是有个封建社会的笑话,有个大臣得到皇帝老儿的龙内裤,敬若神明,每日三炷香,比对自己的祖先供奉的还要虔诚,不是也有今人的笑话,某某同哪个领导握过手后,一直不舍得洗手,常常举着手遐想在领导的音容笑貌中,世道轮回,无论古人今人,无论是人还是村,傍名人依大款的习惯却也是亘古不变的,大概能跳出这个怪圈的人少之又少。
观察沉思,我恋恋不舍离开那盘石磨。
见到椽笔书生老兄,虽未曾谋面,却远远的能一眼认出,许是各自身上有那种”臭味”吧,我想臭味相投也可以是个褒义词,没有过多的客气和寒暄,就如同自家弟兄,无拘无束的畅谈人生。看着他书房里摆放的正在加工打磨中的枣树根,话题自然而然的就扯到了那盘石磨,自然而然,我们的想法一致,赶紧去挖出来,不然就要湮没于水泥路面之下,谈话间,广群也来到,于是,取工具驱车前往石磨盘所在地。很费劲的刨去石磨盘周围泥土砖头瓦块,用钢管一点点撬动石磨盘,杠杆原理发挥的淋漓尽致,此刻不能不佩服阿基米德同志的伟大构想,可惜可惜,阿基米德同志想撬动地球时他没有找到支点,而我们想撬动这盘石磨,却很容易找到了支点,所以很多时候,想法创意很丰满,现实却真的很骨感,人呀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好。
人多力量大,我
《石磨盘》原创 清茶润心们四人竟将石磨盘从垃圾中挖出,除去石磨盘上的泥土,当它的真面目显露在我们面前时,它那流畅的雕刻线条光滑的底面再一次刺痛了我的眼球,我再一次惊叹于先辈石匠的精湛手艺和敬业精神,幸甚至哉,在志同道合的人手里,它没有被湮没于地下它终于又得见天日。
将石磨盘拉回书生老兄的书房,用水冲洗石磨盘,花纹图案线条显露无余,看来做个茶台还是不错的选择!
《石磨盘》原创 清茶润心天渐晚,书生兄诚邀我们品尝高庙郭烩菜,我们不推辞不客气欣然前往,色香味俱全的高庙郭烩菜味道不错,酒香也怕巷子深,可是高庙郭烩菜却不怕,因为它地道的手艺,良心的菜品能够吸引很远的食客,例如我和广群。
回到家,我回想起家中曾有过的憾事,爷爷曾经从上辈人手中继承过一副中堂书画,书画乃后河杨佩彰亲笔,杨佩彰是清朝翰林,皇帝的老师,今人挖掘杨翰林的奇闻轶事(例如杨佩彰少小聪慧,科场严明不徇私情不受贿,乃至河南烩面亦与杨有关),真实性无法印证,但那副中堂却是经祖上之手真真切切从杨手中所得,爷爷是个文盲,只知道这幅中堂很主贵,却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直至他驾鹤西去也没交代后人要善待这幅中堂,家庭原因,分家之时爷爷将中堂留给三叔,包括一方砚台,父亲很尊重爷爷的安排,不争不抢。不幸的事总是发生在可怜的人身上,三叔翻盖老屋,竟将那副中堂作为垃圾扔掉,等到父亲知道去找时,那副中堂已经被湮没于风雨泥土之中,那方砚台,也成了垫脚石永远沉睡在房子的根基之下。因为此,父亲一生的追求就化为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书,他的人生理想就是下辈儿人不能再吃没有文化的亏。
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有幸参观邓州习氏祠堂,瞻仰中我忽然想起了上小学时村中的学校,村中的小学前身就是刘氏祠堂,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祠堂中功德碑五通,主建筑巍峨挺拔,比今日新建祠堂不可同日而语,村中父子两代都在里面读过书的人比比皆是,然最后在1989年代新农村建设中为村民所破,今日党和政府重提尊老敬老和宗祠孝道建设,想一想当初的破坏不能不让人心痛。
苦谁不能苦孩子,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文化的缺失,教育的落后,代之而来的是民族的落后和竞争的失败,我们的祖父辈因为温饱问题失去读书的机会,成了一生的遗憾,也如我爷爷和叔叔,只知道那副中堂可主贵,但是又能说出个啥,又能做出个啥,如果他们有文化,我想那副中堂是断断不会被毁的。今天,多少人又在打着开发建设的名义用机械在摧毁着我们的磨盘,牌坊,老屋,古树,……我不敢再去想,我不敢想百年后我们的后世子孙站在这块劳动人民曾经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无数精美绝伦无以伦比的物件、建筑、雕刻的土地时,放眼四望皆千篇一律水泥钢筋,孩子们想看看一个手工板凳也必须靠度娘来饱饱眼福,他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也许也如今天我们很想在早餐时吃一个真的土鸡蛋,很想在清澈的小河里嬉戏玩耍,很怀念隆冬时节在集体饲养室里围坐着听爷爷们讲关公战秦琼的笑话吧!重视教育和文化吧,那是民族的希望和发展进步的根本。
这个石磨盘,它划伤了我脆弱的心肠,所幸这个冬日,我遇到了椽笔书生和广群同学,所幸,石磨盘遇到了我们,这个冬日,也如有了这温暖的阳光,它不再刺骨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