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工程总结第二集
上海世博会奥地利国家馆
关于第二集选择哪个项目的问题,我有点犹豫。是选择本题还是另外一个记忆更深刻的项目?后来突然间我意识到,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奥地利国家馆已经拆除了。作为我参与设计的项目中第一个建成、使用然后拆除的项目,奥地利国家馆显然具有更独到的优势:随便我怎么吹都可以。于是本集我们开吹上海世博会奥地利国家馆,关于那个印象更深刻的项目,下集再表。
上海世博会奥地利国家馆效果图得益于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单位及我个人都有机会去参与到这个举世瞩目的盛会之中。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天意使然,我们正好接到三个场馆的设计任务,一起进单位的童总、飚哥和我一人一个。童总做高端大气的德国馆,飚哥做土豪的摩洛哥馆,留给我的是奥地利馆。这是我做的第一个空间钢结构项目,不大,该有的也都有了。对于一个没有多少经验的初学者来说正好适合。
项目的建筑方案是由SPAN和Zeytinoglu建筑事务所联合设计,请原谅我实在记不住建筑师的名字。可能当时本就不知道他们叫什么(百度后记下其中一位建筑师名字为:阿雷克斯·雅鲁)。一起开过很多次会,有一个认识是这两个老外虽然是建筑师,然而对结构机电等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优秀建筑师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这就好比优秀如老李般的结构师对建筑和机电了如指掌一样。在这点上我只服刘总。
结构专业在建筑设计链条里本就属于配合专业,建筑设计是龙头专业。关于结构师的定位我是明了的。对于一个设计经验欠缺的年轻结构师来说,如果有个经验丰富且具有整体把控力的建筑师领导,整个土建设计可以做到合格或者良好的水准。这句话反过来就不成立了。或许可以这么说:再牛逼的结构师也奏不出建筑的忧伤。
上海世博会奥地利国家馆竣工图在一则对奥地利馆的新闻报道中这么描述:“上海世博园中,来自奥地利蔡廷诺格鲁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阿雷克斯·雅鲁和他的团队将以极其大胆而创新的手法,为人们带来一次奇妙的穿越时空之旅,您不仅可以在奥地利馆中用力地扔雪球,或许还能看到小鹿、小松鼠的身影。‘比在世博园中扔雪球更刺激的,是整个奥地利馆中,除了厕所,竟然没有一堵墙是传统的直立且呈直角的!弧形的、折线形的……任由您想象。’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副总代表穆娥透露。”我知道普通观众看到这样的描述时是激动而兴奋的,而作为结构师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建筑方案内心是崩溃的。结构师最喜欢的建筑体型是横平竖直,这样无论是竖向力还是水平力的传递都很简单明确,一旦选择了空间受力体系,力的传递路线就会发生曲折,无论从计算、绘图还是施工,难度都会成倍的增加。然而建筑本来就是凝固的音乐,平缓的曲子很难表达跌宕的情节。所以当时我激励自己:不会做空间结构的结构师不是好男人!硬着头皮顶上去。毕竟这个跟童总的德国馆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了。
入口1 室外楼梯入口(直通二层) 实景拍摄(主入口)这个项目除了一些倾斜的墙体之外,最大的难点是单体的整个西南角不落地,结构在西侧外墙位置设置了整层高的桁架来抵抗竖向力,解决大悬挑问题。因为悬挑长度过大,经计算分析发现在静荷载工况下结构东北侧的基础已然出现拉力。于是,在整个世博园区里,奥地利馆貌似是极个别基础使用桩基础的临时展馆(按照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设计标准建议,临时展馆不宜使用桩基础)。为了方便后期拆除后的土地使用,桩基础采用钢管桩方便后期拔除。
无需描述设计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讲一个记忆深刻的场景吧。那是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的一天,钢结构厂家的裴工发来一个卸载方案,约定了卸载的日期。这个卸载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能记起。
主体结构施工时,为了保证整体造型的定位准确及施工方便,在大悬挑桁架端部设置了一根临时支撑柱。这次卸载即是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对这个临时支撑柱进行拆除。卸载前,这个桁架是类似一个两端支撑的简支梁;卸载后,桁架变成了一端悬挑的18米的悬臂梁。在我约同事们跟我一起去参观卸载遭拒后我才意识到这次卸载其实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一旦卸载后结构出现了意外,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吃不了兜着走。想到这里本来处于主体结构即将完工的兴奋中的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箭头位置就是那个临时支撑了 临时支撑位置图卸载开始时大约在下午3点钟,现场有钢结构厂家、监理和我。并没有通知业主到场。去现场前我刻意查了计算结果,悬挑端的竖向位移大约在3cm,如果现场位移超过这个数字我随时会准备喊停。施工人员开始切割那个临时支撑柱时我叫开了在旁边观测水准仪的技术人员,自己站在了水准仪的三脚架后面,用我那个近视度数略微低一点的左眼透过眼镜和水准仪的多层玻璃观察标尺的刻度:1mm;3mm;5mm;10mm;13mm;15mm。“好了!”现场裴工兴奋的喊了一声。临时支撑柱已经完全割开,卸载完成。
我沿着主体结构转了一圈,刻意的关注了一下悬挑桁架与后部混凝土墙体的连接节点区,没有发现什么破坏的痕迹,一颗悬着的心这时才放回原来的位置。同时我也注意到两个手心已经被汗水浸透。
最后一次进到奥地利馆里面的时间是世博会正式开园前一周,那时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所有前面在效果图上看到的样子也基本得到完美的实现。唯一尚未完成的是二层天井边上一块整层高双曲面的玻璃。原因很简单:工厂一直没能加工出这个造型的合格品来。来了几块玻璃都没达到设计要求,工厂正在加紧研究解决办法。据说业主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要在开园前三天将合格的玻璃运到现场并完成安装。
馆内实拍1 馆内实拍2 馆内实拍3 馆内实拍4 馆内实拍5(后记)不得不说老外对室内效果的控制高出我们不少。上图内室内空间装修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国外空运进口后现场组装的。外立面炫酷的红白表皮有一个各位小伙伴都很熟悉的名字:马赛克。
刘成伟
2017.04.18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未经原拍摄者许可,如涉侵权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