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餐饮(63)
我和倪先生的早餐比较单一,几乎都是大米粥、鸡蛋,辅以一些糕点。即使在外旅游吃自助餐,也必来一碗薄粥。这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有人说,那是老年人的胃,喜欢容易消化的米粥。年轻人的早餐是牛奶、面包、蛋糕,抑或面条、包子等,反正不喝粥。
一碗稀薄的米粥,一个鸡蛋。添加一些小笼、烧买,自己摊的鸡蛋饼。近阶段,朋友送的麦芽塌饼、青团子、白米糕,都成了早餐的辅食。
早餐,吃饱为原则。
汏面筋剩下的面浆水,留着,摊韭菜鸡蛋饼。
倪先生上班后,我一个人的午餐简单将就。馄饨、面条、年糕,或者粉丝汤。面条是干的卷面,家里常备。馄饨和年糕以及粉丝都是冰箱库存。
时新的绿叶蔬菜当属菜心。红菜心渐渐退出餐桌,青菜心也开始第二拨第三拔,多余的晒成菜花干。
苜蓿科的紫云英,我们称之为"花草",与金花草不同的是开着紫色红花。白酒烹饪,味道更佳。
春天的韭菜是一年中最美味的。经典版吃法是与蚬子肉同炒。我不吃蚬子,家里从不出现它们的影子,退而求其次,韭菜炒鸡蛋。
春天的蓬蒿菜即将开花结籽,抢在之前,母亲给我割了一袋子。择干净,焯水,加调料凉拌,很爽口。
市场上买的蚕豆是外地运入的,估计是暖棚产品,绝对没有地产的鲜嫩。为了满足味蕾的需要,倪先生买过几次。
黄瓜也是反季节蔬菜,出现在餐桌上,大都是为了待客。这道菜,由我完成。
多头菜,也叫儿菜。二吃,加豆瓣酱炒,凉拌。
多头菜的凉拌是个技术活,我一般把它洗干净后切成薄片,然后用盐腌制一天,沥去涩味,倒入苹果醋,再腌制一到两天,完全入味后开吃。酸酸甜甜,非常开胃。
香青菜似乎一年四季都有,据说太湖沿岸的庙港为最佳。
菱角也是库存,去年秋天一下子买5斤菱角,全部剥成菱肉,分成小包装入冰箱冷冻,吃之前化冻,与同为水八仙的鸡头米或莲藕同炒,若有虾仁相配,那就是荷塘月色。
清明螺,赛过鹅。清明节前的螺蛳还没长出小螺蛳,吃起来较为肥美。吃螺蛳靠嘴唇“嗦”,水乡人,大多会嗦螺蛳,那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
冬季的河虾最贵,逼近200元一斤。天气暖和,价格稍稍回落,但像样一点的依然超过百元。
太湖三白中的白虾倒是比较亲民,50元一斤,买半斤,盐水煮,肉嫩,微微甜。
黑虎虾也买,此虾肉多,鲜甜,吃得过瘾。
水乡人爱吃鱼虾。吃得最多的还是各种鱼,鲫鱼红烧或煮汤;鲢鱼三吃,头炖汤,肉段腌制清蒸,尾巴红烧。
红烧鳗鱼和响油鳝丝是倪先生的拿手菜。它们的出现,大都也是待客。
酸菜黑鱼片,如果一顿吃不完,剩下的可以下面条,丝毫不浪费。
酸菜河蚌,没加咸肉。倪先生不爱吃腌制的猪肉,家里不备。
餐桌上偶尔也有海鲜的影子,比如炒蛤喇蒸带鱼。招待客人的时候还有三文鱼等等。
桂花糖藕,倪先生时常买。
朋友送的米糕像馒头,很诱人。
我家的一日三餐,晚餐最丰盛,倪先生咪点酒,夫妻俩吃饱吃撑,极不科学。跟倪先生说,为了健康,晚上尽量少吃大鱼大肉,以蔬菜为主,七分饱。
许多毛病是饮食不当吃出来的。"饥饿"疗法,我俩肯定做不到,"管住嘴",循序渐进,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