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藏道 墨默含情——书法赏析走进校园(环山新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孩子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训练就不再枯燥无味,不再是烦人的负担,而变成一刻轻松惬意时光、一份乐在其中的享受、一种无法割舍滋养,甚至是终其一生的追求。由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金苹果社会组织联盟打造的『童乐童长』品牌项目系列活动之“书法赏析”走进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旨在从小培养孩子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弘扬优秀国学文化,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今天中午,我们邀请书画家赵志军老师为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四年级30多名学生进行授课讲座。赵志军老师是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工作室画家、国学顾问、中央电视台10套(中华长歌行栏目)诗词吟诵顾问。多次在北大元培学院、人大国学院等讲课。曾工作于中华吟诵学会、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沙龙编辑部。对书法、绘画、诗词都有很深造诣,多次举办个人书法绘画诗词吟诵展、池中笔墨书画作品展、借山还山”大地艺术展等。
赵志军老师,从书法发展史入手、从真草隶篆入笔,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诠释了中国汉字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赵老师讲到,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中国书法在古代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很多理论著作是书法家艺术实践的总结,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宝贵艺术财富。
赵志军老师还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讲到了书法作品中包含着整体形态的美、点画结构的美、墨色组合的美和思想内含的美。书法中的浓与淡、轻与重、出与藏、密与疏等,处处体现着阴阳既对立又互生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蕴含书法作者内心的情感抒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写的字来分析他的性格和修养。所以书法离自己并不遥远,也不只属于高雅人士,其实书法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赵志军老师,引导同学们对照古人碑帖,每名同学写一个字,然后进行点评。同学们兴致高昂而又专注地进行着自己的作品“创作”。最后,赵老师现场挥毫泼墨,激情潇洒创作草书作品——《枫桥夜泊》,课堂上响起了赞赏的掌声,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崇拜的眼神和笑容……
该活动由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金苹果社会组织联盟主办、八大处社区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承办、环山新视野联合艺佳社会工作事务所协办。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