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语言冲突,实现非暴力沟通?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解决语言暴力,避免发生冲突,更好沟通的书——《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从2003年面世起,就在全球畅销不绝,好评如潮,该书也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
这本书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读物之一,目前已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非暴力沟通培训。
如何避免语言冲突,实现非暴力沟通?本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1984年,他创建的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不仅解决了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冲突和争端,还教会人们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使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和谐。
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下面我们分三个部分,来重点讲述一下这本书中的重点内容:一、学习非暴力沟通有什么好处?二、为什么暴力沟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三、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一、学习非暴力沟通有什么好处?
1、 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2、 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3、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4、 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5、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用非暴力沟通能增进与伴侣的感情;能改进工作;能敏锐觉察到他人的需求,能恢复处于战乱之中的人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能使我们心存爱意等。
二、为什么暴力沟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评判别人,比如有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我们就对这个人给予非客观、非公正的评价。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然而什么价值才算是正确的价值观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时每个人都自己不同的需求。
因此,暴力沟通就源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问题归咎于对方。
2、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比如拿自己的老公和别人的老公比。
“你瞧瞧别人的老公,工作好、收入高,年终奖还拿特别多。再瞧瞧你,我都懒得说你了。”
如果妻子经常这么数落丈夫,那丈夫心里肯定不好受,暴力沟通随时就可能发生,长此以往,就会闹得夫妻感情不和,甚至要到离婚的地步。
3、回避责任
人们总是试图回避责任,总是喜欢把“我不得不……”挂在嘴边,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
比如妻子经常抱怨到:“我为了这家,每个不得不为你们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丈夫和孩子每天都沉浸在这样的埋怨里面,家庭矛盾随时可能爆发。
因此,我们一旦意识不到是自己的主人时,我们就是成了危险人物,暴力沟通就会接踵而来。
不管什么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4、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就是强制,甚至是威胁别人,要别人按照并非自己意愿的要求来做事,这样也很容易引发暴力沟通。
三、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
首先是观察,看到什么就如实说你看到什么,不带个人感情色彩,不做好坏评判。
比如妻子最近花了3万块买衣服和包包,丈夫就直接说“亲爱的,你最近花了3万块买衣服和包包,花得有点多哦,”而不是说“亲爱的,你最近花钱实在太大手大脚了。”
2、感受;
然后说出感受,高兴、生气、赞同、反对等都属于感受。感受是你当下的心理状态,并不涉及对方。
比如丈夫喜欢抽烟,妻子因此吸了不少二手烟,感到很愤怒,这个时候就可以说出此时心里的感受,不要去批评、指责对方。
3、需要;
说完了感受之后,就是说出你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的需要烂在肚子里,对方并不清楚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还习惯埋怨对方,觉得自己不开心都是对方造成的。
不要害怕被人拒绝,实际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需要,你达成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4、请求。
除了上面说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你还得说出“请求”,请求就是你明确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明确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不要太含糊,语意不清,不要让对方猜你的诉求。
比如妻子希望丈夫多花一点时间来陪自己,你应该告诉对方,而不对他说“希望他少花一点时间在工作上”。
需求越具体,双方达成共识的概率也越高。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首先是“观察”,客观地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其次说“感受”,就是把你内心的喜怒哀乐说出来;接着是“需要”,勇敢地说出你的需要,别人才会知道;最后是“请求”,也就是你希望对方做什么,请求越具体越好。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感受一下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的区别。
在没有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前:
儿子经常把自己的脏衣服、臭袜子随地乱扔,他的妈妈对此很不满意。每回都朝他吼,“你怎么这么懒,又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了,我把家里收拾得再干净都没用,你一回家就会弄脏。”
男孩觉得妈妈说话很夸张,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想和妈妈对着干。妈妈看到孩子屡教不改,脾气更暴躁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母子俩就因为这件小事,吵了很多次架,关系弄得很僵。
在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后:
妈妈对儿子说:“儿子,我看到沙发上有两件你穿过没洗的衬衫(观察),我不太开心(感受),因为我希望咱们家能比较整洁(需要)。你愿意把自己的衣服、袜子放进洗衣机吗(请求)?”
儿子听到妈妈用这种舒服的方式和你沟通,想必你也愿意配合妈妈,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由此可见,同一件事,沟通的方式不同,最后的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
我们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气时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如果不学习非暴力沟通,你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给搞砸。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相信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
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和你真心祝福的人共同分享吧!
我是一名读书人,除了读书,我一无所有。我立志于做一名终身学习的荐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