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促动技术在线工作坊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促动技术过程中的发散与收敛

2018-09-24  本文已影响24人  高级促动师王彦杰

一、发散思维

案例:把鸡蛋竖起来

1942年10月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对于哥伦布的这种发现,西班牙举国欢庆。但也有一些王公贵族出于狭隘的嫉妒心理,对哥伦布的新发现嗤之以鼻。

有一天在聚会上,他们对哥伦布说:“其实发现新大陆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哥伦布听后沉默了一会,然后顺手拿起一个鸡蛋,对他们说:“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尖朝下竖立起来?”

这个问题突兀而又新奇,这些王公贵族面面相觑,硬着头皮一个个的尝试竖起这个鸡蛋,结果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于是,他们认为这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时,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这个鸡蛋,把尖端朝下轻轻一磕,鸡蛋就稳稳当当地竖在了桌子上。

“这个不算,你把鸡蛋磕破了,如果这样也可以的话,那也太简单了。”王公贵族们不服气地吵吵嚷嚷起来。

哥伦布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并没有讲不让把鸡蛋磕破一点,而只是要求把鸡蛋竖立起来。这样竖鸡蛋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然而你们却说不可能。当别人竖起来时,你们又说这太简单。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你们就做不到呢?”

于是,那些自认为绝顶聪明,无所不能的王公贵族们哑口无言了。

在这个案例中,哥伦布所使用的就是发散思维。

1、发散思维含义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多向开展,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从同一信息源引发不同的结果,其思维轨迹如图:

need-to-insert-img

发散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在思考中,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不受已有知识束缚,没有固定范围的局限,故而能够探求不同的、特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散思维的特点是灵敏、迅速、流畅、思路开阔,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使人的思路摆脱旧的联系,克服思维定式,跳出“常识”的框框,以前所未有的新视角去洞察、分析事物,往往能使使问题得到出其不意的解决。

2、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的共同点,但其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

发散思维的训练主要是提高思维的流畅力、变通力和灵活性。

流畅力是指一定时间内产生观念的多少。一个人能够对某一问题产生反应性的概念和构想越多,其思维就越具有流畅力。

变通力是指产生观念的不同类别和属性。不同的类别越多,变通力就越高。

灵活性是指思想不僵化,能及时突破思维定势和保持总想有所发现的活力。

下面,以材料、功能、结构、形态、组合、方法、因果、关系等八个方面为“发散点”,进行具有集中性的多端、灵活、新颖的发散思维训练:

1)材料发散

以某个物品作为“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例如:尽可能多的列出回形针的用途。

答案:把纸或文件别在一起;做发夹用;代替西装领带上的别针;拉开一端,烧红后在软木上钻孔;拉直后作为纺织用的织针;穿上绳当挂钩;用来固定标签;装在窗帘上代替小金属圈……

2)功能发散

以某物的功能为发散点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例如:怎么才能达到照明的目的,办法越多越好。

答案:点油灯;开电灯;点蜡烛;用镜子反射太阳光;划火柴;烧纸片;用手电筒;点火把;燃篝火……

3)结构发散

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作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性能。

例如:尽可能多地列出包含三角形结构的东西。

答案:三角尺;三角眼;三角窗;三角旗;屋顶;三角帽;三脚架……

4)形态发散

以事物的形态,如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气味、明暗等,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这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例如:尽可能多地设想利用红颜色可做什么或者办什么事?

答案:作为禁行的交通信号;红旗;红墨水;红芯铅笔;红围巾;红喜报;红皮鞋;红袖章;红衣服;红领巾;红封皮笔记本;红皮球;救火栓;红十字标志;红星;红印泥;红印章;红灯笼;红灯笼……

5)组合发散

以某一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与另一事物,联结成具有新价值或附加价值新事物的各种可能性。

例如:尽可能多的列出钥匙圈可以同哪些东西组合在一起。

答案:小刀;指甲剪;小剪刀;纪念章;微型手电;小工艺品;U盘……

6)方法发散

以人们解决问题或制造物品的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例如:尽可能多的列出用“吹”的方法可以做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答案:吹气球;吹灰;吹泡泡堂;吹热水;吹塑料袋;吹玩具风车;吹口哨;吹口琴;吹喇叭……

7)因果发散

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以某个事物发展的起因为发散点,推测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

例如:尽可能多列出造成玻璃杯破碎的各种可能的原因。

答案:手没抓稳;被某东西敲碎;冬天冲开水时爆裂;杯子里水结冰涨裂;被宠物猫碰倒;被弹弓打到;发怒摔碎……

8)关系发散

以某一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的设想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例如:你是谁?尽可能多的列出你与社会各方面人事物的关系。

答案:我是教师的学生;我是电影院的观众;我是广播电台的听众;我是小张的邻居;我是百货商店的顾客;我是图书馆的读者;我是中国的公民;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公园的游客……

二、收敛思维

案例:谁最高,谁最矮

现有ABCDE六人,他们在身高上有着如下五种关系:A比B高;C比D高;A比E高;F比E高。问这六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解析:

在这个问题里,“谁最高”,“谁最矮”就是思考的中心点,我们只要通过逻辑思维,经过一步步推理,就可以找出答案。

围绕“谁最高”这个中心点,收敛思维的结果是:F最高。

围绕“谁最矮”这个中心点,收敛思维的结果是:C最矮。

这种思维形式就被称为收敛思维。

1、收敛思维的含义

收敛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一种以收敛、集中为导向,与发散思维相对应的思维形式。

收敛思维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众多已知条件找出一个唯一正确或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或者或者说它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问题,以寻找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思维形式。

收敛思维所引起的思考是有方向的,有范围的,是一种封闭性的思维。它利用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事实材料综合于逻辑顺序之中,有条有理地思考,其思维轨迹如图:

need-to-insert-img

2、收敛思维训练

1)目标识别法

这个方法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善于从中找出关键的现象,确定搜寻目标,进行观察并做出判断。

案例:喵星人惹的祸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德国交战时,法军的一个旅的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一座极其隐蔽的地下指挥部。指挥部的人员深居简出,行踪诡秘。

但不幸的是,有一天,德军的侦察人员在观察战场时发现: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左右,都有一只喵星人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个土包上晒太阳。德军依此判断:

A、这只猫不是野猫,因为野猫白天不会出来,更不会在炮火隆隆的阵地上出没;

B、猫的栖身出就在土包附近,很能是一个地下指挥部,因为周围没有人家;

C、根据仔细观察,这只猫是相当名贵的波斯品种,在打仗时还有兴致带这种宠物的绝不会是普通的低级别军官。

据此,他们断定那个土包一定是法军的高级指挥部的位置。随后德军集中了六个炮兵营的火力,对准那个方位一阵猛击。

事后查明,他们的判断完全正确,这个法军地下指挥部的所有人员无一幸免。

2)间接注意法

间接注意法,就是通过间接手段寻找关键技术或目标,从而达到真正想达到的目的。

案例1蚂蚁当家

唐朝时,有一次同时有三个邻国的使者来求娶唐朝公主。但合适的出嫁的公主只有一个,于是皇帝说:我要出个题目考考你们,谁最聪明就将公主聘给谁的国家。

皇帝出的题目是:他拿出一个有着弯弯曲曲通道的玛瑙球,要求使者们用丝线穿过去。

第一个使者拿起丝线直接往里穿,穿了个眼冒金星也没能穿过去。

第二个使者换了个花样,用嘴在玛瑙的另一端使劲吸气,想把丝线吸过去。结果,累个半死,也没能把丝线吸过去。

第三个使者没有着急动手,而是跑到宫殿外找了一只大蚂蚁。他将丝线系在蚂蚁的腰上,然后在玛瑙的另一端图上蜂蜜。蚂蚁闻到蜂蜜的味道,沿着弯弯曲曲的通道急速前进,很快就将丝线穿过了玛瑙球。

案例2狡猾的狐狸

有只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蹲在树上正准备美美的享用。这时候有只狐狸正好路过,看到乌鸦嘴里的肉,馋的口水直流,于是眼珠一转,想出个办法来。

它不慌不忙走到树下,抬头对乌鸦恭维到:“好久木有听到乌鸦大哥优美的歌声了,请乌鸦大哥给唱一段呗。”

乌鸦听了心里美的不要不要的,想都没想,张嘴就哇哇的唱起来。

结果,肉掉在地上被狐狸叼走了。

3)层层剥笋法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的认识往往只是问题的表面,需要经过层层分析,才能看到问题的核心,从而发现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

案例:丰田五问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大野耐一总结他发现问题的秘诀,在于凡事要“问5次为什么”。

有一次,生产线上有台机器老是停转,修了多次都无效。

大野就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工人答:“因为超负荷,保险丝烧断了。”

大野又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大野再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大野再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呢?”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这样,大野还不放过,又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

于是,大野下令给油泵安上过滤器,终于使生产线恢复了正常。

4)聚焦法

聚焦法,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思维过程停顿下来,通过收拢和聚焦,来有效地审视和判断某一件事,某一问题,或者某个片段信息。要点:在思维的特定指向上积累一定量的努力,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案例:钟摆摆动等时性原理

有一天,伽利略参加一个教堂的集会。牧师讲道滔滔不绝,却丝毫未能引起他的兴趣。而吸引他的是教堂天花板上的一盏吊灯。这盏吊灯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摆动着,摆动着……

伽利略的思维随着吊灯的摆动停顿下来,聚焦在吊灯的摆动上。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思考着……

经过观察,他发现吊灯摆动的振幅虽然慢慢地减小,但摆动的周期却没有变化,即摆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之后,他带着这个问题,进一步聚焦,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材质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钟摆,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于是,“钟摆摆动等时性原理”由此因“聚焦”横空出世。

三、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二者相反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发散是收敛的延伸和方向的探索,收敛是发散的出发点和归宿。

单靠发散思维,虽然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哪种方法最佳,就需要运用收敛思维对所有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经过反复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任何一个创造活动的全过程,都是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直到问题解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