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观点文哲思成长励志

深度思考|如何与人达成共识?

2019-07-19  本文已影响68人  粉墨莉

    凌晨时分,手机刷屏时看到人民日报2019年3月份的一篇社论中引用习总所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深以为然。

    对国家而言,人心齐,泰山移;

    对企业而言,上下同欲者胜;

    对家庭而言,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可见,共识之妙。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与人达成共识?

一、专注目标——结伴而行

每天不妨多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哪些地方还需要补足或帮助?我当下需要解决哪个问题”……

      我们会发现,要想走得远,得结伴而行。这个“伴”指的是伙伴,即三观契合、目标一致的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而伙伴是最易达成共识的。

      如何让对方成为你的伙伴或愿意与你结伴而行?答案很简单,尽快找到双方共同的目标或者价值点,并专注于这个目标。

      在目标面前,其它一切都不重要。

二、避免争辩——换位思考

“假如你争论、痛击或极力抗辩,有时是可以得到胜利,只是那是虚空的胜利。因为对方永远不会对你心服口服。”

      永远会有不同看法在对峙,但不要卡在对峙上。

      通过争辩达成共识的概率微乎其微,而争辩本身就是一个双输的行为。

      时刻要记住,我们要的是共识,而不是于己一方的胜利,所以轻易不要将自己置于对立面,而是要习惯换位思考,设法让对方觉得受尊重且与之立场一致。

      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还须多掌握些有关沟通的技巧,例如:尽可能多说“yes ,and...”,少说或不说”yes,but...”,多说we,少说I...

三、共同创造——寻求共识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会是较合适的””现在做的有哪些,我们如何在这个基础上继续”……

      共识的达成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创造的动态过程,真诚开放的沟通至关重要。

      不妨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多问问题,并留心倾听。

      这个时候,你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试图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而是真的倾听,用心捕捉对方的应答中的诉求,弄清楚问题究竟处在什么情况,同时给予积极地回应,如“对,我也觉得……“,以此迅速找到双方的共识点。

四、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如果说通往共识之路有什么密钥的话,那一定非求同存异莫属。

      任何共识的达成必定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而求同存异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能帮助我们尽快达成共识。

      “求同”就是寻找共同思想、共同要求、共同利益,是达成共识的基础;“存异”就是保留不同观点、不同主张、不同利益,是达成共识的条件。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下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那次关于求同存异的经典发言。

      周总理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总而言之,要与人达成共识,我们需要通过专注目标找到能尽快达成共识的伙伴,通过避免争论与人保持良好沟通氛围,通过共同创造找到彼此认同的共识点,通过求同存异的方法最终达成共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