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的几个情境

2018-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獭獭斯基

从小喜欢看故事,最爱的是带有幻想性质的小说。每次想到小说,对别人而言可能是一杯清茶,淡淡的书卷香带来的清新回忆;可是小说带给我的联想却是昏暗的卧室、可以周末晚上霸占的电脑、舒适的小床、失眠的夜晚和颠倒的生物钟。

我的小说启蒙是床下的三大箱杂书。彼时我上小学,父母都是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几个主要管理人员租了两套临近的公寓住在一起,还请了做饭的师傅。有段时间我和做饭的师傅(女)住在一个房间,我的床下放了三大箱杂书,主要是武侠小说、故事会、都市传奇之流。那个时候因为师傅要早起买菜,我经常比应该起床的时间醒得早,所以没事就从床下抽一本出来看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本《笑傲江湖》第二册,可惜缺了其他几册,里面描写令狐冲品酒学剑的片段,让一个小女生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去当大侠。不过我的房间光线是在是太不好,眼睛近视又加剧,我躲在房间里偷偷看小说这事也被母亲发现了。母亲让人把一个向阳房间腾出来,用废床和木板给我又搭了个书架,这样我就可以在敞亮的地方读小说了。虽然条件变好了,可是我心里的一角总觉得小说属于昏暗的光线和隐秘的开心。

上初中以后,班级里开始流行言情小说,大家互相传阅不亦乐乎。虽然我为了显示“逼格”不屑于去读所谓的言情小说,但是现在看起来也并没有相对高的品味。爸妈怕我读歪书,买的都是经典名著,老爸甚至担心红楼梦有少儿不宜的内容给我买了青少年版。问题是,经典名著我全然没有兴趣,只有科幻和奇幻类比较吸引我的眼球。不过我也不是硬科幻迷,真正让我读进去的还是有科幻(奇幻)外衣的言情小说。顺便说一句,一位阿姨送了我哈利波特的一套书(前四集),当时也是我的一大乐趣。

上高中以后,作为情窦初开的小女生,对于有奇幻外壳的爱情故事更加有偏爱了。那时候流行游素兰,书店里摆了一排排的《黑公主》、《天使迷梦》,我一般就赖在书店里看拆过封的样本。对于我而言,在书店看得高兴是一回事,买回家就未必了,毕竟我爸还有审查机制。现在想起来,店员看到这种小孩可能还觉得挺无奈的。上高一的时候因为有段时间爸妈都不在,让我在朋友家借住了两个星期,这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电脑。自从有了电脑,我也不上书店了,一个晋江文学城就是我的宝库。那时候的我也没太多讲究,上来先分类,排序,挑排名高的完结篇看。有的完结还有VIP章节,不过搜一搜基本上能收到(那时候逐渐有意识到这是盗版行为,但也不太清楚怎么付费去支持作者,而且自己那时候没有手机)。渐渐地,每周六晚上就守在电脑前看小说就是我最大的乐趣,看完一本为止,有时候会弄到两三点,第二天起来眼睛肿出双眼皮。记得高考前一天,我和一个平时并没太多交集的女生两个人都无心学习,干脆就在那里交流看小说的心得,顺便吐槽千篇一律的套路;那天晚上我激动得睡不好觉,不记得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找到同道中人。

高考结束的暑假我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有很多很多的小说,我能从小说里得到的快感却渐渐少了。上大学以后,言情小说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大学一年级,我有了自己的手机,但是主要用来通讯。大三的时候,因为换手机的缘故,我发现可以把小说的txt放到手机上阅读,于是随意下了几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本小说,《百年孤独》和《荒原狼》。百年孤独我反复看了6、7遍,直到自己弄清楚了任务的关系谱。那时我对于阿玛兰塔(第一位)有一种投射,觉得自己和她一样其貌不扬,忧郁寡言,不能被其他人理解;里面我最羡慕的人是美人雷梅苔丝,因为她可以真诚地做一个傻瓜,特立独行,大胆地嘲笑世界上的其他人,而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布恩迪亚家族里出过莽夫,出过军人,出过庸人,出过大智若愚者,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可排解的孤独。这本书叙事的方法非常独特,总是一环连着一环让人想读下去,以至于一天就可以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太深,以至于年轻的我觉得自己可能也会和故事里的人一样一直孤独下去。另外一本书,《荒原狼》,也是关于孤独的,不是几代人的孤独,就是那么一个人,内心有那么多挣扎、彷徨、无助,渴望意义又看不到意义。仿佛迎来新生又自己抹杀掉。。看这本书非常耗精力,看完仿佛浑身力气被抽走。

我不知道在大学的时候看这两本内核如此忧郁的书是不是合适。尝试过看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可惜都是流水,没有感受,也记不住内容,只有这两本书因为曾经的震动在我的精神里烙下了印。后来的故事,无非是读研,工作,再出国,但是再无那样的心力去看这样沉重的书。相比那个时候,现在的我过得“世俗”,柴米油盐,那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似乎已经远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