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一)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挤时间看书的安

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纳入认识论的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指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即认识的两次飞跃。
1.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由感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而产生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表面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易出选择题)。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综合。表象是对知觉的事后回忆和再现。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及其内部联系的认识,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的统一关系。(重要考点,常出选择题)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为达此目的,就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并且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理性认识也包含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材料为基础,而且要以语言文字这种感性形式来表达。总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错误(易出选择题)。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唯理论有唯物主义唯理论和唯心主义唯理论,二者的分歧在于理性认识的来源。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无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经验论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二者的分歧在于感性认识的来源。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的两次飞跃中的第一次,是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基础,是认识过程中的质变,是通过现象达到本质,从而获得规律性认识的过程。
2.在实践基础上要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首先必须通过实践和调查,取得十分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基础;其次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辩证思考,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关键。
(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的辩证运动还表现为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较之第一次飞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1)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之所以重视理论是因为它能指导实践,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理性认识有待于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理性认识正确与否,在第一次飞跃中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客观实践的检验,正确的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才能得到纠正。而且,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即使原来正确的理论也要随着事物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唯此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1)回到实践中去的理性认识应当尽可能是正确的。这是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前提。
(2)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出选择题)
1.在认识活动中,理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人的非理性因素,即情感、意志、欲望和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情感、意志在人的认识进程中的作用。
(1)情感因素对人的认识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和生气,对认识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当人对所从事的某种认识活动缺少热情和情感,或情绪消沉时,人的认识能力就受到抑制,认识进程就受到影响。
(2)意志同情感一样,对人的认识的进行也是一种激发和调控因素,是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3.幻想、想象、直觉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1)幻想、想象不仅可以把复杂的对象纯粹化、简约化,而且还可以借以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2)直觉思维能够凭借一些感觉现象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促进和缩短认识进程,直觉对于科学创造和发现具有直接的推动、促进作用;直觉思维还对科学概念、定律的形成,以及当基本公理作出以后的推导过程,起着弥补逻辑缺陷的作用;直觉思维对于科学假说和猜测性结构模型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五)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人们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总是受着各种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
(1)从客观方面看:第一,人的认识受事物自身发展程度的限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事物还没有发展成熟,其本质还没充分暴露的时候,人们就不可能完全地认识它。第二,人的认识还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当生产的发展还不能提供精密的认识仪器,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不能提供有效的认识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某一层次的认识也是难以达到的。
(2)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又受着自身素质状况的限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所具备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观察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时候也可能出现偏差,所有这些都成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阻碍。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1)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还是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2)客观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人的认识运动的无限性,人类永远不会穷尽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永远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上。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运动的这种阶段性和无限性,表现为波浪式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发展,从形式上看,是认识和实践之间不断的分离和重合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每一次的循环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或深一层的程度。这就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向于无限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六)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要考点)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人们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说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这个统一又应该是历史的,是说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只有做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达到正确的认识。
3.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意义。
  它要求人们,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发生了转变,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思想落后于实际,就会犯右的保守主义的错误。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阶段,就会犯“左”的冒险主义的错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实践创新: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指导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
2.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每一个理论上的创新都进一步推动了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等其它方面的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