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产品经理@产品

做产品少走弯路系列一:上帝视角(1)

2020-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IT民工

系列一上帝视角部分,主要是让大家对产品的知识体系和我们面对的环境有个总体的认知。同时,让大家在产品之路上看清全貌,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想法的由来

工作十来年了,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经历了很多的岗位和事情,貌似除了销售和市场没做过外,其它岗位都接触过,这可能也是在创业公司好处,只要你想干就可以大胆的做,这么多年高强度的磨练确实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前两年在一本书在看到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人过了30岁不能总是想着线性的成长,得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形成经验,这样下一段路才能走的更远,否则成长越快、地基不牢塌陷的越快。看完后感触很深,所以最近这一年一直想是不是总结点东西来写一写,一来是通过总结沉淀自己,二来也是给公司内部童鞋们的培训分享准备些内容。

事情虽然一直想做,但是一直下不去第一口,从最开始就想针对某个单点知识进行总结,到后来盘子越想越大(搞产品人的通病),恨不得一口气把好多东西都弄一弄,所以事情拖了很久。过年趁着疫情在家又重新整理了下思路,突然灵机一动,要不这次总结先从产品知识方面入手,把整个过程当做一个产品来做,先弄个MVP搭个框架,后面再慢慢的一点点往里面填充,好吧,那就撸起袖子开始加油干吧。

系列文章的总体思路

先通过5W2H的方法把整个系列文章的思路梳理下:

what(做什么),产品相关知识的总结和分享,中间穿插一些技术、运营、管理等知识。

who(面向谁), 初级的产品经理和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高级产品经理或总监。

why(为什么),前面两段已经说明。

when(多长时间),这是个长期的任务,暂定花一年时间弄,看看能不能写出个10万字(扯蛋),慢工出细活(就是懒)。

how(怎么样做),先搭个框架,站在上帝视角让大家从总体上对产品相关知识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个认知,然后再针对框架里面的各个节点慢慢填充内容一个个细化。

上帝视角部分就是整个《做产品少走弯路》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也是总体框架部分,该部分内容分四个章节。

1.主要来讲清楚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面临怎么样的环境(号脉)

2.我们要去往何方(初心)

3.如何早日开窍争取提前达到目标(任督二脉)

4.同时我们要准备哪些弹药(招式心法)。

具体四个章节的脑图如下,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行看。

一、号脉——我们面临的环境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先分析下我们所处的环境,便于我们在工作中找到合适的行业,在起跑线上就领先对手。

接下来,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下宏观环境,便于我们了解全球经济里钱都往哪个地方流去了。然后再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下微观环境,便于我们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劣势。

1. 宏观环境——世界经济


本章瞎扯的跨度有点大,如果读后有不适感,可以自行跳过本章节。

1.1 农业革命带领人类走向文明

原始社会人类长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小日子过的还是很幸福的,每天花几个小时打打鱼、捕捕猎剩余的时间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但是后来随着人驯服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还有一些羊之类的动物,导致食物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越来越多,人多且聚集在一起后就出现城市,城市的出现就诞生了文明(斗争就开始了,过的也不幸福了)。

这个阶段经济动力主要是靠农业驱动(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但是这个阶段经济经历上万年发展异常缓慢。

1.2 工业革命通过技术驱动,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按照史学家麦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时世界人均GDP大约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长了50%。同期,西欧国家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从公元元年的450美元增长到1820年时的1204美元,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国也大致如此。而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从原来的667美元增长到6049美元。由此足见,工业革命带来的收入增长的确是翻天覆地的。

工业革命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机械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机器替代了人力。为什么会爆发这次革命呢?因为欧美在中世纪刚刚经历了大瘟疫黑死病(和新冠病毒差不多),基本上丧失了一半的人口,留下来的少数人收获了家族的宝贵遗产(人少地多),导致形成了很多新贵族(剩者为王),但是劳动力人口太少,导致贵族的土地无人耕种,只能把耕地转到去弄需要人少的放牧业,这时就发起了有名的圈地运动。由于农耕很多都改放牧,这样就促进纺织业,为了提高纺织业工作效率就加快了技术进步生产出了纺织机,然后各种机器就层出不穷,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就率先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电气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轻纺织业转向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西门子、爱迪生、特斯拉、戴姆勒这一批人发明的汽车、电灯、直交流电,让远距离的贸易和交流成为了可能,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信息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带来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信息革命带领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的增长更加迅速,但是,信息革命的最后一波互联网红利已经没有了,吴晓波跨年演讲说从2018年底红利就已经用完,整个世界的经济都疲软了。

第四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后期开始,以生物科学、量子计算、AI、新能源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还不完善,目前都在建设初期(大家最近也经常提到新基建就是指第四次革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

工业革命推动了近200多年(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发展,也造成了现在的世界格局。

2. 宏观环境——中国经济

中国从1978年通过改革开放的40年的发展,跨越了欧美200多年的工业革命时间,所以在工业革命的技术助推下,中国改革开放后长期保持快速的发展,经济体量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到2019年GDP的990865万亿左右,年均增长率差不多在9%,同时期全球的平均GDP增长率在2%左右,欧美国家很少有超过3%的增长,很多国家都是0或者负数。

1980年,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0.7%,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5%,而到了2017年,分别升至62%和14.5%。2019新鲜出炉的数据,美国经济体量是21万亿美元,中国经济体量是14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二,如果中国再按目前发展速度不到10年就会超过美国,所以美国就很害怕失去头把交椅,欧美联盟新时代的八国联军又要来重新迫害中国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经济不景气肯定是长期的,中国目前就像一个催熟的孩子,存在很多问题(房地产泡沫、贸易争端、传统产能过剩、人均GDP1万美元陷阱等),遇到的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都遇到过,但是,相比较欧美用了200多年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而中国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挑战巨大。

放眼全球,我们在第四工业革命里与欧美现在处于同一起跑线,谁占领先机先谁就可能引导下一个100年,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各种皇室亲戚错综复杂,所以欧美不可能对中国不采取行动。

3. 微观环境——个人周边

新人:等你走向工作岗位时发现身边产品经理遍地都是,大家的专业五花八门,对于新人来说入门门槛低导致找工作竞争激烈,今年由于疫情导致找工作可能会更加困难,我们必须要在起点比竞争对手高,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对于做了5年左右的产品经理来说:很多经历了前几年C端产品爆发的那一波,这几年大家可能更多的时间关注在C端产品,但是现在C端产品熄火了,自己也找不到方向了。有的童鞋可能就放弃治疗了,有的童鞋可能会积极去面对,于是加各种公众号,买各种视频和读书会员(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得到等),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感觉别人说的很有道理,对自己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4. 对症下药

综合上面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可能很多人就陷入了一个如下的死循环

正如罗胖跨年演讲说的一样,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口红和知识都卖的很好,因为大家都感受到了危机,焦虑了,都想通过提高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的美,来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

如何打破我们的瓶颈而不至于走火入魔呢?

在改变不了宏观环境的情况下,那就从微观环境出发吧,努力提升自我,找到突破瓶颈的第二曲线。先拯救自己了,再去拯救世界吧,做到不给国家添堵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如何找到突破瓶颈的第二曲线呢?简单来说我们得先找准目标,瞄准目标去学习。目标包括我们的要找的行业目标、职位目标等。

假设找到目标了,如何去学习呢?绝对不能零散的没有目的性的去学,这样子什么知识都学一点,效率太低,长久会让自己不专一容易走火入魔。我们需要有目的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去学习。让学习的知识之间都是有关联的,这样子长此以往才能事半功倍。

关于上面的两个问题,给大家出一个药方

先找到目标,再掌握知识,把知识总结为方法(可以是自己总结的也可以是现成已有的),这样子我们就潜移默化的拥有了能力,能力经过实践应用就会形成自己的哲学。

此药方对于新人是预防,对于有经验的人是预防加治疗。

未完待续……


微信公众号:我是IT民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