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益思维看问题
1.情绪价值
我不喜欢输出情绪价值。我的老师可能就比较习惯,他总强调他没有自己,他设计的东西自己不一定舒服,但是一定会让别人舒服。我做不到,我说我太自我了,没有耐心。
像我就比较喜欢和这种人待一起,因为他们很实在,还会照顾你的情绪。只要你不过分,就能有获得很好的体验。
2.收益思维
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尤其是克服自我和重视收益这两种思维方式。
老师说,有的人只考虑成本,觉得累很多事情就不干了。他说,不要只从成本考虑问题,要看收益,付出再多的成本,只要有收益那也是值得的。
我显然就是这种经常考虑成本,但是忽略收益的懒人,我不喜欢付出成本巨大的事情,不习惯承受住这样的累。
克服自己,应付别人我都觉得很难,并且很累。后者我付出的成本更是少之又少。从商业角度而言,做服务和体验,你让别人舒服,你也能获得相应的价值收益。
他说,他也不厉害,只是比较努力。
收益思维的人很可怕,就是会付出一起成本去达到目的,驱动力太强了。
从收益去考虑问题,比从成本更有动力。这解决了我一直以来非常疑惑不解的难点。
3.炫耀
他说他很快,跟着他我也变得越来越快。
于是在这个快的过程,开始认识到从前很慢,开始看见别人的慢。我经常反思自己,我怎样可以变得更快,于是一点点把自己拖出泥泞。
与从前不同的是,我的同理心越来越强,我变得可以接受自己的慢,同时也开始接受别人的慢。
古龙笔下的大侠,从来不炫耀自己有多快,只有满腹的忧愁;反倒是那些作者用浓墨重彩去表达有多厉害的人,很快就会被干掉。
不炫耀自己,是在克服自我。确实很难,但这个过程你会进步。
表达自己,接受交流和反馈,你能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你会对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是进步空间更敏感。
4.颗粒度落实
我在思想层面已经很久停滞不前,就像老师说,我可能会遇到红绿灯,然后停下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灵感。
但是我的颗粒度越来越细,这也是我努力了很久,并且一直在努力的事情,只是我从前没有那么重视。我没有余力去思考这些问题。
从前的我需要先锚定方向,现在的我需要让路径变得清晰,让细节都到位。我对自己的问题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