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

提高情商,你一定要知道的这五种方法

2022-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毛桃陪你成长

可能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为什么热络的气氛下,我一说话就冷场?

为什么有的社交达人能够玩转各种圈子,人脉一抓一大把,而我却越说越错...

为什么有的人几句话就能把尴尬的气氛打破,面对任何人都游刃有余,而我却只会尴笑?

  “情商高”这个名词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社交天花板的形容词,不得不承认,这是很多人一直渴望提升的技能。

但大家真的了解什么是情商吗?

互联网上很多名为“xx教你说话”的短视频,设定好情景和对话,当时看过你可能会觉得:哇,高情商回答。

可一旦回归现实生活中,一用就废,生活中遇到的状况百花八门,能将视频中的话术真正运用的情况少之又少。

其实,这种“一学就会,一用就废”的情况会发生,多半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找到高情商需要掌握的底层逻辑。

你掌握的只是浮于表面的东西,那些东西并不能适用所有情况,当然会觉得所学无用。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高情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只有了解了它的底层逻辑,才能使你具备应对各种状况的能力,更好地提高情商。

其实,高情商的底层逻辑是同理心。

同理心究竟有多重要呢?

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四度荣获美国心理协会最高荣誉奖项的丹尼尔·戈尔曼撰写的《情商》一书中提到:

“和谐人际关系的指示器之一就是同理心。

肯尼斯·古德在他的著作《如何点人成金》一书中写道:

“同理心是为人处世的制胜之道。”

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其实早就发现了同理心对于情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究竟什么才是同理心呢?

让我们先简单的理解一下这个名词,同理心一词是由心理学家Tichener翻译得来,是指个体在与他人接触交往中,走进对方内部世界,置身其中感知和体会对方的情绪、情感、体验。

有同理心的人由于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能切实地体会到另一方的感受,更倾向于在人际关系和处事方法中表现较好,能够更高效地沟通,也就是我们说的“情商高”。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加强自己的同理心呢?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 秉持“究因”原则

“究因”原则指的是为人处世的时候,多去试图探究别人做这件事的原因。如果对方令你无法理解,使你感到非常愤怒、想要抛弃情商怒怼对方的时候,试图问他一句:“我能听听你做这件事的原因吗?”这个方式其实是运用同理心的第一步,通过询问对方的原因,你能够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再针对对方的需求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2.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万事皆有因。任何想法和行为背后都有其缘由。因此,请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静下来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如果你能时常做到这一点,你的社交能力也会因此逐渐精进。

“一旦理解了昨日之因,我们就不再纠结于今日之果。”

杰拉德·尼伦伯格在《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一书中写道:

“若想让交流变得顺畅,请像重视自己的感受一样重视对方。请在商谈之初就表明议题,并在开口之前先斟酌一下:如果你是对方,你愿不愿意听这些话。如果你希望对方认同你的观点,请先接受他的观点。”

将心比心式沟通,能够帮助你减少生活中因为几句话带来的摩擦,帮助你化敌为友。

3.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

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当别人言辞激烈地批评你的时候,你在第一时间是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道歉,还是会马上搜罗各种理由给自己的错误辩解呢?

显然是后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批评是无用的,它会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被批评的人或是为自己辩护,以同样的指责回击;或是无辜地辩解。

其实刚刚你就潜移默化的完成了一次同理心思考。

你自己在遇见批评的时候尚且会辩解一二,那当你去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又怎么会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所以,不如让我们以理解代替指责,运用“究因”的方式,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对方缘何如此。这比简单的批评要有益得多。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

请记住,即使对方错了,他也不会承认这一点。智者以理解代替指责。愿意这样做的人凤毛麟角,也因此出类拔萃。

4. 学会关注他人

杰克·伍德福德曾在《爱上陌生人》一书中写道:

“关注是最含蓄的谄谀。极少有人对他人一心一意的关注无动于衷。”

当你想把有趣的故事与朋友和家人分享的时候,是不是迫切需要他们对你的关注呢?当他们认真听你分享你的故事、与你一同开怀大笑时,你是不是也觉得无比开怀呢?同样的,你也需要学会去关注他人,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关注他人的最佳方式是:专注地倾听。在体贴耐心的倾听者面前,连满腹牢骚、吹毛求疵的人都会渐渐变得和善。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你非常爱我。”他的妈妈反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每次我想跟你说点什么的时候,你都会放下手里的事情,认真听我说,所以我知道你很爱我。”耐心倾听,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曾经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每当她遇到困境都爱跟我讲,而我总是喜欢打断她的倾诉,连忙给她提出几个解决办法,希望能帮助她快速走出困境。可是,几次这样过后,她竟然不再跟我分享她的故事了。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到了这段话:“有时候,人们在面对困境时,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一个友好而体贴的听众,让他能够卸下心里的重担。这也是每个人在困厄之时的共同需要。愤懑的顾客,不满的员工,或是伤痕累累的朋友,都迫切地想要对他人倾诉心声。”

5. 学会称赞

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里提到:

“如果将批评降至最低限度而着重强调表扬,人们的善举会被巩固,不良行径因为未被关注会逐渐弱化。”

当我们从同理心的角度分析,把他们遇到的状况设身处地到自己身上,就会发现,其实错误人人都会犯。

但对于问题的解决,鼓励和包容远远要比指责和埋怨更有效。

可能作为一个家长会更有体会,当你因为孩子一些的错事对他大喊大叫、唠叨不停的时候,孩子反而会越来越叛逆,甚至会为了挑衅你故意为之。

我们可以运用称赞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努力地发现孩子们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加以褒奖,很快那些缺点会因为没得到关注而逐渐弱化,孩子们甚至会主动努力把事情做的更好。

同样的,在应对一些他人出现的失误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鼓励式的称赞来促使他快速解决问题、减少失误。

你的赞许将是发掘他人潜力的重要利器。

另外,这种称赞并不是敷衍性的虚伪和奉承,而是要对他人做得好的细节加以称赞,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并由衷的赞美,同时加上你的期许会更有效。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对人际关系茫然无措的你一点帮助。

欢迎点赞、关注、发消息给我。

我是毛桃,经济类硕士,一个23岁开始自我觉醒的女子。

公主号:毛桃陪你成长

成长路上,有我陪你。关注我,哪里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