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链接律
从舆论场产生到终结,它的主要运动就是关注的大小变化和方向变化。关注的大小靠人头,关注的方向变化靠链接,链接到新的关注点。
舆论的链接律可以解释很多舆论现象,如
为什么政府不及时回应关切,会出现舆论的海啸?因为事件语焉不详,甚至政府根本不回应,留下的空白会创造无数可能的链接点。没有标准答案,就会有很多答案;答案选项越多,舆论的关注就越大。
为什么政府不及时回应,舆论往往向负面方向运动?因为政府不及时提供连接点,那么留下的空白就由非政府方提供。非政府一方往往朝着怀疑政府的方向提供链接点。政府若无瑕疵,为何遮遮掩掩?于是,阴谋论、黑幕、内幕等一系列链接点呼之欲出。
为什么谣言走的比真相快?因为谣言总是耸人听闻、制造矛盾,而且谣言的连接点一定比真相多。舆论热点往往就是真相扑朔迷离,结果悬而未决,过程大起大落,是非争论不休,立场争锋相对,价值见仁见智的事件。
为什么当事人及时回应,舆论不降反升?因为每一次回应,都给原来的关注提供了新的链接点,理论上都加大了关注。如果这些新的链接点放大关注之后,回应不能达到一锤定音、釜底抽薪的效果,那么舆论当事人的反应将进一步叩打对舆论的关注。
如果出现负面舆论,当事人声明应该注意什么?首先,要评估声明将带来多少新的链接点;其次,评估舆论会在什么方向对新链接点进行链接。比如“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的官方声明中,省城监看录像的硬盘突然坏掉,不仅创造了更多的舆论链接点,引发了又一波的舆情高峰,而且这份声明的链接方向直接导致了对官方的不信任。
人们常说的舆论炒作究竟是什么?舆论炒作的本质就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不断的人为制造关注的链接点,从而实现关注的激增与连续。‘
为什么一些典型宣传红不了?因为这些宣传往往高大上,除了容易失真外,也没有什么链接点。
根据舆论运动的链接律,可以知道:舆论的传播能力,与舆论客体的链接点数量相关——链接点越多,传播越容易。没有链接点的舆论课题,很难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