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类心灵小栈可尔必思·如人饮水

的、地、得,莫混淆

2018-01-30  本文已影响1274人  程橘白
图片源于百度

如果无意间点进来了,有兴趣就慢慢往下看吧。

心血来潮地写这篇文章,不为博眼球,仅仅想通过我个人的揣摩,为大家稍解困惑。

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的”、“地”、“得”,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但这三个字又同音不同义,用处各领千秋,所以,我们直接切入正题:

一、“的”后面通常接名词/名词短语。例如:{可爱的男孩,灼灼的桃花,精致的妆容……},其中“男孩”、“桃花”、“妆容”均为名词。另:“的”前面通常接形容词,如“可爱”、“灼灼”、“精致”均为作修饰用的形容词。

再举例:

1.“摸着空空如也的小腹”,“空空如也”就是形容词,而“小腹”乃名词。
2.“望见一张泪眼婆娑的包子脸”,“泪眼婆娑”是成语,在这个句子中充当形容词,形容后面的包子脸(名词)。
3.“各床铺传来了嘟嘟囔囔的迷糊声”,“嘟嘟囔囔”为叠音形容词,修饰后面的“迷糊声”(名词)。
4.“原来小白兔也有变身大灰狼的潜能”,这句没有明显的形容词,放宽来讲,“的”前面一行,都可算作形容词,而“潜能”则是妥妥的名词。(这个例子表明,使用“的”时,并不非要找前面的规规矩矩的形容词,但后面接的必定是名词或名词短语。)

二、“地”后面通常接动词/形容词。例如:{缓缓地转身,雪花渐渐地多了,脚步慢慢地沉重起来,仔细地瞧……},其中“转身”和“瞧”为动词,而“多”和“沉重”则为形容词。另:渐渐地、慢慢地、徐徐地,均为时间副词。

再举例:

1.“宸麓默默地凝视了一会”,“凝视”就是动词。
2.“老板娘十分嫌弃地瞥了眼雀跃离去的客人”,其中“瞥了眼”就是动词,而“雀跃离去的客人”中客人乃名词(回顾复习)。
3.“偏无缘无故地缀上好些黑点”,“缀”即为动词。
4.“那秀才正呆呆地抬袖子往头上遮”,“抬”就是动词。

5.“雨点越发地密集起来”,“密集”乃形容词。

(特殊情况:“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表示动作,但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所以应该用“得”。)

三、“得”前面通常接动词/形容词。例如:{写得好,说得对,干得漂亮,冷得要命……},其中“写”、“说”、“干”均为动词,而“冷”为形容词。另:需要使用“得”时,一般表示“怎么样、程度”。

再举例:

1.“乔栎逐渐对隔壁美男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摸”就是动词,而“清清楚楚”则表示摸的程度。
2.“简直刺眼得紧”,“刺眼”是形容词,而“紧”则表示刺眼的程度。
3.“被围殴的中间男生居然还笑得灿烂无比”,“笑”就是动词,而“灿烂无比”则表示笑的程度。
4.“瞬间吓得漂移了三丈远”,“吓”为动词,而“漂移了三丈远”则表示吓的程度。

继续举例:

跑得贼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理解得十分深刻。

(特殊情况:如果“de”后面是“很、真、太”等词,十有八九该用“得”。)

一句话概括:

名词前面+“的”,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后面+“得”。

叨叨至此,我实话实说,本文小部分来自百度,大部分靠自己理解。

【再举例】中的例句,全部源于鄙人的拙作,随意挑了些,供各位简友参考。

最后,写作,我们是认真的!

希望大家都能灵活掌握三“de”,熟练运用文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