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如何复习?
关于复习课
1、当前复习课当前基本进入复习阶段,列举三种类型的复习课,请老师们对号入坐,看看自己的复习课属于哪种操作,思考每种操作的效果。
操作一:教师先领着学生一起回顾章节(单元)的基础知识,然后讲解典型习题,以讲解习题巩固章节(单元)的基础知识、巩固技能。
操作二: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做过的试卷原封不动的拿出来再做几遍。
操作三:教师采用“学生练习→教师讲题→学生再练习→教师再讲题”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
二、上好复习课应注意的几点:
(一)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对知识进行综合,扩大课堂容量。
这里所谓的备课,是指老师要建立“板块意识”,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复习课的“应试性”必须突出,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课堂上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二)教师要抓好课前诊断与终结性的反馈。
所谓课前诊断,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对上一节课复习的内容要点进行简短的提问,一方面与本节复习形成知识链,提供背景材料,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学生遗忘的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上节课复习完后,在课外对课堂上复习的知识不闻不问,课前诊断能保证学生至少在本课前几分钟能够迅速地回顾一下相关的知识;终结性的反馈最好是针对该堂内容的练习题,落实书面上,老师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堂堂清”,以便能让学生及时的弥补缺漏。
(三)教师要精讲巧练,老师当好“主持人”,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学”上,精讲不等于少讲,巧练不同于多练。
教师在科学设计好复习步骤的同时,也要讲究复习课堂的动态生成,学会倾听,善于抓住细节,适时、适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不断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该讲的时候不妨讲透,不该讲的时候,多说就是罪过。
(四)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
很多老师到了复习结束、考试的前一两天时才匆匆地将应试的秘诀倾囊相售,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速成法”并不奏效。因此,需要老师结合复习内容,在适当的“情境”中,经常性地向学生传授些应试的技巧,细水长流,方能让学生内化于心,诉诸于行。
(五)复习目标要明确。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可以唤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复习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下面的因素。
依据教材。
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整体性进行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
依据课程标准。
既要考虑到学段目标,又要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
依据学生实际。
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