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二题:两种打虎(郭艾晨)
三年前,我写过关于武松的随感,描述当时的心境,现在看了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及原著,发现自己还不如武松刚猛直率,而是更多带有林冲的影子,委曲求全,逼上梁山。这次对武松打虎有新的认识,包括李逵打虎,小说里两次打虎,写出了不同寓意。
先来看武松的出场。他率直鲁莽,讲究蛮力,打人逃到柴进庄上,只要庄客稍有怠慢,举手便打,惹得庄客们纷纷说坏话,于是柴进对他怠慢了许多。宋江押解路过,在过道遇上武松,不慎打翻火钳,他举手便要打宋江。得知是“及时雨”宋江,他赶紧俯首作揖。宋江很欣赏他,力邀他入席,以礼相待,并告诫他做事不要冲动,否则会吃官司。其实,遇上宋江这样的大哥,特别是有宋大哥的提携、重视,他渐渐改掉了恶习,有了些英雄相,不再是毛头小伙子。他被宋江的真情感动,于是更加想念唯一的亲人武大郎。
接着是打虎,没有朴刀,只有哨棒,棒子断了,只有拳头。说白了,他打虎靠的还是蛮力,不怕死的精神。回家后,他遇上潘金莲,女人也是老虎,色诱他。他对哥哥充满真情,绝对不坏人伦,只认亲情,不认爱情。潘金莲毒死大郎,给武松制造了大劫难。他突破女色,亲手杀死了她,并在狮子楼杀死西门庆这头狮子,一个地方恶霸。接着是刺配孟州,醉打蒋门神,一个恶霸,再遇上张都监,一个贪官,他们形成一股强大的恶势力集团,黑恶猛于虎。在“金眼彪”施恩的利用与告诫下,他学会了“金眼”,不再为坏人、他人的假象虚情所迷惑。在遭受官府酷刑、即将被打死时,他为了活命,只好屈打成招。
飞云浦是比野猪林更为险恶之地。武松被多人包围,于是启动复仇计划,大开杀戒,奋力杀出,索性血溅鸳鸯楼。这里还有玉兰,正好与“金莲”对应,是人不淫邪但心不正的女人,客观上也是男人的老虎。武松为其欺骗、利用,差点丢命。鸳鸯楼,危险枕边人。接着是十字坡,人生旅途与歧路的危险场域,武松已经有了一些江湖经验,识破孙二娘的奸计,制服了她。她绰号“母夜叉”,也就是一个母老虎。他不为女色所诱,打虎一般骑在她身上,一边举拳打,一边调戏她。至此,武松已经打死了自然的老虎、社会的母老虎和恶势力,变得越来越成熟,认清情为何物,何为真情。武松打虎,所以是初涉人世者人生历练的过程,只有经受各种险境与诱惑,特别是跳过各种情关,才会看清世界的本质,从而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活得自我、清醒,游刃有余。
李逵也是很率真,讲究蛮力,他不是典型的青年形象,更像是一般底层人物,或者说是草包莽汉。打虎之前,有个真假李逵的关目。他要杀死坏他名声的李鬼,李鬼假称有八十岁老娘,而李逵此行正是回家接老娘上梁山,于是认为杀死孝子是天理不容,不仅放过,还给了十两银子,要李鬼做生意奉养老娘。这里,李逵认定的是孝道,以致丧失原则。当在小店得知真相,特别是李鬼老婆要下药麻翻杀死李逵,夺走财物,李逵这才识破真相,于是兽性大发,一刀杀死李鬼。因吃饭无菜,割下李鬼腿上的两片肉,烧烤吃了。所谓真假李逵,也即善恶李逵是一个相互依存与转化的共同体。电视剧都将这个细节删除了,变得很干净,“除恶务尽”,却失去了原味。
回家接了老娘,在荒山野岭上,老娘不慎被一窝老虎吃了,作者给了一句诗:“吃人被吃都为嘴”。这句诗是认识李逵打虎的关键。也就是说,李逵吃人肉,老娘被虎吃,吃与被吃是世界的真相,而且更多是社会底层的真相,更进一步说,这是一种底层伦理。请注意,这里不是一只老虎,而是一窝,也即是一个老虎家庭。这说明,往往是一个家庭为了自家的私利,要嫉妒、夺占乃至毁掉别人的个人幸福或者家庭幸福。这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李逵一怒之下,除恶务尽,一把朴刀,灭了老虎全家,最后却被逃逸出的李鬼老婆认出,被关进了大牢。真假善恶,再次应验了相互转化的宿命。武松和李逵有一个共同点,在鸳鸯楼识破玉兰的假鸳鸯面目,从飞云浦历劫归来,也大开杀戒,杀了张都监全家十几口,包括曾经动心的玉兰。最后,他在墙壁上写下“杀人者武松也”,连夜遁去,至此,他彻底认清了自己的面目,敢于直面自我。
武松和李逵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莽撞杀人,逃到外乡,留下哥哥受罪,三天两头被官府拉去拷问,花费银两。这里涉及兄弟亲情的问题。武大郎虽然埋怨武松,但更多是想念武松,要他回来照顾家庭,不要被外人欺负。大郎对二郎付出的是真情,就像宋江对待古惑仔武松一样。武松打虎,所以是一种情感体验。然而,李达对李逵冷面无私,极其寡情,为摆脱干系,积极报官,还带人来抓弟弟。见弟弟留下五十两银子,又惧怕弟弟,于是不再去追了。说白了,是金钱起了作用。为了自己或自家私利,可以冷酷无情,由此可见李逵打虎是一种底层伦理,自私自利,斩草除根。前面是情的问题,如何认识真假情意,后面是物的问题,如何用物表达情,如何吃掉人家的肉体与财物。
最后,武松打虎,打死的是滥情,让自己人格与能力不断超越、成熟,成为自主自为的人,是一种成长小说。李逵打虎是一种底层小说,打死的是异己(其实是另一个自身),除恶务尽,而且作为底层人物,他更容易认同与维护外在的权威。比如忠孝,对宋江从一而终,哪怕是一起被毒死也甘心。武松最后心灰意冷,看透世情,决意留在六和塔,颐养天年,直至成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