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江湖每天写1000字产品经理

产品思维15/30:你常常有憋大招的想法吗?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19人  桑榆仁

关键词:产品思维 迭代

1

产品设计应该找到内核,小步快迭代,而不是憋大招。

判断产品经理水平的依据:第一个产品版本能不能设计得功能简单,直指人心。

产品复杂是因为产品经理的不自信,只能从附件功能中找心理安慰。

2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不能憋大招,而是要找到内核,小步快迭代。

为什么呢?

一方面,时代变化太快,竞争太过激烈,等你都想好了,大招放出来,早就没你的机会了;另一方面,现在是需求决定供给的时代,只有不断试错、不断更新,才能做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经常用的一些产品,我们直觉上会以为它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流畅、好用、功能多样。

但记忆是非常不可靠的。

如果有详实的记录,就会发现它们当下的模样跟最初版本已经完全不同。比如微信,如果看到早期某个版本的图片,你定会大吃一惊,那是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这就是迭代。

工业时代的逻辑,你必须一次性设计好所有功能,所有投资呈现的就是一个客户必须接受的产品。互联网时代,你还这么做产品,一个原因是你不懂,你不知道;还有一个原因是你不能,你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不够自信。

因为不够自信,找不准真正打动用户的抓手,因为不够自信,所以会堆砌很多功能。

但是,自信也不能盲目,你必须正确地自信。

如何正确地自信呢?

产品不需要完美,但要有足够突出的优点——能抓住用户的痛点、爽点、或者痒点的优点。

3

说到迭代,大家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小步快跑。不错,迭代必须得持续地小步快跑。但是,这节课给我的最大启发却是下面两点:

第一,找到产品的内核。

所谓内核,就是产品的抓手,真正能打动用户的地方。而放在个人身上,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你打造自己这个产品而可以依赖的点。

第二,不要憋大招。

推出产品需要从最小可行性产品(MVP)开始,那么对于任何技能,也必须经历持续地行动、展示、反馈、迭代,才有可能不断精进。

譬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演讲,或者组织能力,你就得不断地去写、去讲,找机会去组织。你不能只学习各种理论,而期待在某一个时刻放出大招来展示自己。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你要获得反馈,真实的反馈,在真实的经验和反馈的基础上去改进,你才能真正地迭代。

心理学家将人分为两类:

Be-good Type(表现型人格)——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Be-better Type(进取型人格)——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憋大招的人,基本上应该是表现型的人,想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你首先要成为一个进取型的人。

反思过去的行为,憋大招的想法常常出现。读书、写文章、演讲,还有其他技能的提升,常常幻想在某个时候抓住机会在人群之中绚烂一把。

当然,这种想法最终导致的结果有二:首先,就是无法迭代;其次,就是不了了之。

后来,知道了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之分,我选择成为进取型的人,才慢慢在某些技能上得以持续的提高、精进。

4

很多时候表现型人格仍常常占据主导,憋大招的想法仍时不时出现。

怎么办呢?

首先,明确它是不是我可以抓住的点,是不是构造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其次,如果是,那么就不要憋大招,要持续地行动、展示、反馈、迭代。

------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我是桑榆仁 欢迎交流 qingqingzijin42144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