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谁最赚钱?
新能源汽车行业链可以划分成上、中、下游三大环节: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整车制造。
上游的原材料环节,包含矿业开采及回收、设备制造、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等,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制成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零部件,如:电池、电控、电机等。
中游为零部件生产,包括电池、电控、电机、汽车电子等,关系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动力系统等关键指标。
下游整车制造包括了比亚迪、广汽集团这样的传统转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以及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这样的由互联网公司转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日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大吐“苦水”:“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对此,宁德时代董事长表态:“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带来了产业链短期的困扰”,矛头直指电池原材料涨价。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老百姓买新能源汽车花的钱,都被谁赚走了?
新能源汽车哪个环节最赚钱?
2022年,中游电池企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赚钱。
锂材料上涨、供需错配等因素吞噬了中游电池企业的利润。
这点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1季度的财报可以得到佐证:2022年1季度,宁德时代营收达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与此同时,其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8.66%,超过营业收入44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而毛利率只有14.48%,创下两年来新低。据悉,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原材料涨价压力所致。
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从2017年的36.29%降至2022年1季度的14.48%,净利润从2017年的20.97%降至2022年1季度的4.06%。
其他电池制造商面临同样“增收不增利”的境况,车企行业利润微薄也是不争的事实。
长安净利润预计为50亿元以上(其中约四成由阿维塔科技增资带来的“非经营损益项目”贡献),长城预计实现53亿以上净利润,而北汽蓝谷、小康股份、江淮汽车等则有着7亿-22亿元不等的净预亏,亏损均较此前进一步扩大。
新势力车企们利润表现也不乐观。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蔚来净亏损17.8亿元、小鹏净亏损17亿元、理想净亏损0.11亿元。
根据8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部的信息来看,汽车行业在今年上半年的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到了25.5%,同期营收仅下降4%,这是很不健康的。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处于上游的锂矿主材生产公司利润暴增,中下游企业却面临“连汤都喝不到”的尴尬局面。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升温,锂电原材料供应紧缺,增单导致相关主材价格暴涨,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使得上游的锂矿企业以及中上游的锂电主此材生产公司,净利润成倍增长,赚得盆满钵满。
进入下半年,下游新能源汽车车企均有赶工意愿,这将加大锂盐销售,支持后续锂盐价格持续走强。
由于供需的错配,上游矿产速度不及下游需求扩张速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利润越来越向上游矿产企业集中,其次是冶炼企业,中游电池生产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今年涨价链条已经传导给下游主机厂了。车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盈利“倒三角”结构下的最大承压方。
为此,主机厂布局上游原材料的步子在加快。
广汽就是很典型的代表之一。埃安已经在电池自研和自产方面投入近10亿元,3.36亿元自研发电池中试线已经开工建设,将于2022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自研电池量产线建设正在谋划中,未来甚至会考虑“买矿”。
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8月15日,比亚迪与江西宜春市政府、宜春经开区、宜丰县政府、宜春市矿业公司正式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比亚迪拟285亿元在江西宜春建30GWH电池及10万吨级碳酸锂采矿项目。
追溯到矿业开采企业,可以看到,锂矿企业的高利润,其实完全建筑在高风险之上的。
矿产开采一直具有这样的特征,矿场运转顺利,利润就非常丰厚,但每一个矿场都是金额大、风险高、回报周期大的大项目,只要其中项目出问题,就会出现巨额亏损。
正负级、隔膜及电解液行业,在2018-2020年期间在市场疲软中受损严重,但这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涨无疑让它们迅速“回血”。
这些小而精的高科技行业,技术门槛高,利润也较高。它们才是真正闷声发大财的玩家呢!
展望:利润终将回流到核心零部件,规模效应是关键。
仅仅以利润率为指标评价新能源车各个产业链的企业肯定不够全面的。
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虽然利润水平不高,但体量大,资金势力雄厚,依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毫无疑问的链主,掌握着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壁垒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大大降低,供应链升态更加丰富,造车门槛大大降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车企品牌溢价也更难了。
但如果真正达到规模生产的时候,所有供应链上游的成本都会逐步下降,并得到控制。
特斯拉就是很好的例子。特斯拉今年2季度营收及利润大涨,实现营收169.34亿美元,同比增长42%;GAAP营业利润为25亿美元,实现了14.6%的行业最高水平营业利润率。
正如麦肯锡近期提到的,短期内供应环境变化,如边缘政治复杂化点来的技术与供应链风险,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利润向上游原材料集中。
但长期来看,汽车供应链利润池将从硬件生产向软件、电子、服务、内容、能源转变,如垂直一体化OEM,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届时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将获得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