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能安邦,下马能治世——儒将裴行俭
之前湖南卫视播了一部《风起霓裳》男主角裴行俭,似乎并不知名,一看《旧唐书》,却发现这是一位神人。《旧唐书》评价他:文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

裴行俭,绛州闻喜人,出身于河东裴氏。他的父亲裴仁基是隋朝的左光禄大夫;其他的哥哥裴行俨,为隋末猛将,是《隋唐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裴仁基意图复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刺杀王世充失败,被王世充杀死,当时裴行俭还不满周岁,避免了被杀。武德四年,平定王世充后,唐朝追赠裴仁基原州都督,赐谥号忠。裴行俭凭借门荫被授予弘文生。
贞观年间,裴行俭参加明经考试中举,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十分看重他,把自己用兵的奇术全部传授给裴行俭。唐高宗显庆二年,裴行俭任长安县令(唐都长安分长安、万年两县)。当时唐高宗打算废王皇后立武昭仪。裴行俭认为国家的祸患就从这事开始,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秘密商议对策,大理寺卿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密,裴行俭因而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裴行俭在西域干的很不错,麟德二年,裴行俭升任安西大都护,西域各国大多仰慕他的仁义,归附唐朝。裴行俭被召回朝廷,任司文少卿,咸亨初年升任吏部侍郎。他和李敬玄一同主持选才任官的工作十余年,能力突出,被人们称为“裴、李”。裴行俭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作为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被后世沿用。他还规定了州守县令的升降、衡量资历的高低作为制度。
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吐蕃入侵,诏令裴行俭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不久改任秦州右军总管,受周王李显指挥。

仪凤二年(公元679年),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诱各附属部落骚扰安西,和吐蕃结为联盟,朝廷准备征讨。裴行俭建议说:“吐蕃跋扈蛮横,正处强盛时期,李敬玄征讨失利,刘审礼已被斩首,怎能又为西部边境酿成事故呢?现在波斯王死了,他的儿子泥涅师在长安做人质,如果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就从突厥、吐蕃两国经过,运用计谋解决问题,可以不费力就能成功的。”唐高宗于是任裴行俭为安抚大使,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回国。到了西州,各属国官员出城迎接,裴行俭从当地招集了一千多名才智出众的人跟着自己向西走。扬言说:“天气太热,不能前进,应该住下来等待秋天。”阿史那都支侦探到这个情报,便没有设防。
裴行俭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假装邀约打猎,当地上万名年轻人前来。裴行俭名为打猎,暗地带着队伍向阿史那都支营帐进发。在离阿史那都支的营帐十多里时,裴行俭派阿史那都支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安,外表显得清闲无事,不是来袭击的,又派人急速召见阿史那都支。阿史那都支本来和李遮匐商量好,到了秋天再迎战护送波斯王的队伍,后来听说唐军到了,仓促之间想不出对策,只得率领五百多个下属人员到裴行俭的军营拜见,当场被擒获。当天,裴行俭传递阿史那都支做符契用的弓箭到各个部落,各部族酋长都来归附。

裴行俭挑选精锐的骑兵轻装简从,袭击李遮匐。行军途中,裴行俭抓获了李遮匐的使者。他将使者释放,让使者告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被捉拿的讯息。李遮匐得讯后便投降。军将在碎叶城为裴行俭镌刻石碑,来记述其功劳。回朝后,唐高宗亲自设宴慰问他,说:“裴行俭率领孤军深入到万里之外,不用作战就捉拿了叛党,平息叛乱,可以说是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了,可同时授予文臣、武将两种官职。”当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落相继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单于都护府所辖的二十四州都造反响应他,叛军有几十万人众。单于都护萧嗣业奉命征讨没有成功,反被阿史德温傅击败。唐高宗下诏授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他统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部共十八万人,会合西路军的程务挺、东路军的李文暕等人,共有三十多万人马,军旗连绵上千里,全由裴行俭指挥。
裴行俭到达朔州,听说萧嗣业军粮被敌人抢走,士卒饥饿而死。裴行俭准备了三百辆运粮车,每辆车里埋伏五名骁勇的士卒,带着斩马的长刀、强劲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车前进,并派精兵秘密地紧跟在后边,引诱敌人来抢粮车。敌人来了以后,拉车的瘦弱士卒四散而逃,敌人把车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马鞍,饮马。正要从车里拿粮食,骁勇的士卒猝然冲出,后边的伏兵恰好赶到,突厥军或被杀死或被俘虏。从此突厥军不敢抢夺粮车。
唐军一开始驻扎在单于的北边,已经扎好了营帐,战壕已全部挖好,裴行俭突然改变命令,把军队迁移到高冈上扎营。将士们觉得已经布置好了,不想迁移,裴行俭强行执行命令,催促迁移。到了夜晚,狂风暴雨突然来了,原来扎营的地方,积水一丈多深,将士们没有谁不惊叹的。
突厥军在黑山抵御,频遭失败,裴行俭前后杀敌无法统计。阿史那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杀死,部下提着他的首级前来投降;又活捉了阿史那奉职后班师回朝,突厥的残余部队逃往狼山。裴行俭回朝以后,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又同阿史德温傅会合。

第二年,裴行俭再次统率军队攻击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唐军驻扎在代州的陉口,派间谍离间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的关系,令二人互相猜疑。阿史那伏念害怕了,秘密送来降书,并表示亲自捆来阿史德温傅表示诚意。裴行俭保守秘密没有公开,而呈递密封奏表报告了朝廷。几天之后,尘土冲天向南滚来,哨兵们惊恐,裴行俭说:“这是阿史那伏念押送阿史德温傅来投降,没有别的情况。不过接受投降如同接受挑战。”于是命令严加防备,派一名使者前去慰问。事情果然是这样。到这时,突厥残部全被消灭。高宗十分高兴,派户部尚书崔知悌慰劳部队。
当初,裴行俭曾向阿史那伏念许诺不杀他们,侍中裴炎妒忌他的功劳,向高宗陈述意见:“阿史那伏念是被程务挺、张虔勖威胁追赶,又遭碛北回纥的逼迫,没有办法才投降的,以后一定还会造反。”结果导致阿史那伏念及阿史德温傅被处死。裴行俭的功劳也不予记载,只被封为闻喜县公。裴行俭叹息说:“西晋的王浑忌妒王浚平定吴国功劳的事,从古至今人们认为可耻。只怕杀掉降将以后就没有再愿归顺的人了!”于是借口生病,不再露面。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十姓突厥的车薄叛乱,裴行俭担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准备领兵出征,还未出师,四月二十八日裴行俭在长安延寿里的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高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献”。又令皇太子挑选一位六品京官管理他的家事,直到子孙能够自立才止。十月,裴行俭葬于闻喜县的东良原。
裴行俭善于鉴别人才,其在军中所提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大都成为当世名将。
同时裴行俭擅长草书,唐高宗曾经赐裴行俭百卷白绢,命他书写《昭明文选》。高宗观赏之后,喜爱其笔法,赏赐锦帛五百段。裴行俭常说:“如果不是优良的笔和墨,褚遂良不会写。不以笔、墨的好坏而尽情书写的,只有我和虞世南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