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武王嬴荡
秦武烈王嬴荡是一个在历史上评价比较复杂的君主。赞美他的人认为他在中原撕开了一条裂缝,使得秦国得以进入中原腹心。不喜欢他的人认为秦武王嬴荡擅自举鼎,又没有留下子嗣,酿成了季君之乱这样的祸事。那么秦武王嬴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这位年轻的大王吧。
《战国策》中有一篇小寓言,名叫《医扁鹊见秦武王》,之所以说是寓言,是因为故事里的扁鹊先生是春秋末期的人,距离秦武王统治的时代已经早了150多年了。然而,刘向为了婉转地表明自己对秦武王的评价,就将扁鹊和秦武王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放在了一个故事里。接下来,我将通过丰富这个故事的情节,来向大家展示刘向先生心中的秦武王。
话说,秦武王三年的秋天,秦武王派甘茂和樗里疾去讨伐宜阳,这一次秦国的君臣真的是做到了上下齐心了。宜阳之战前,杨达对公孙显说,“请您派五万秦军去征讨西周国,得到西周国之后,甘茂先生将会得到九鼎做赏赐。不然的话,西周一定会很快救韩国,甘茂先生的大事就完了。”杨达通过游说公孙显,使得甘茂多了一个助力,事实上哪里是甘茂想要九鼎,是秦武王想问鼎天下。攻打宜阳又哪里仅仅是甘茂的大事呢?它是秦武王乃至整个秦国的大事啊。
秦国包围宜阳之后,游腾对韩国的公仲说,“您为什么不把赵国的蔺地,离石和祁地还回去呢,这样我们有了队友,秦将楼缓就一定会失败了。我们再整合我国和赵国的士兵去威胁魏国,这样楼鼻也会失败了。我们韩国只用一分力对付秦国,那魏国一定会用上加倍的力量对付秦国,这次甘茂输定了。我们的细作翟强还在齐国的成阳,我们再给他点重金,让他游说齐王对付楚国,楚王也会败在我们手中。所以,秦国输定了,秦国失去了魏国的合作,一定得不到我们的宜阳。”
由此可见,秦国军民上下一心,可是韩国的一些臣子也不是吃素的。韩国的游腾提出的这条计谋确实特别精明。利诱赵国,再联合赵国威胁魏国,之后借齐王之手打服楚王,逼迫楚王也加入保护宜阳的阵营,在这个过程中,韩国几乎都没动用什么刀兵就拉拢到了盟友楚国。
听说楚国背叛了秦国,投靠了韩国,秦武王有点害怕了。甘茂却说,“大王不用担心,楚国虽然和韩国结盟,但是绝对不会为韩国提供当马前卒对付我秦国的,韩国也害怕楚国有变数,这样韩国和楚国自己就打起来了。”
不过,大臣冯章还是有些担忧,便劝谏秦武王道,“宜阳迟迟不能到手,韩国和楚国还是会趁机危害我国,不如我们主动离间韩楚关系,把汉中给楚国。楚王收到了汉中,一定会很高兴,不再和韩国结盟。”
楚怀王听说能得到地,老毛病果然犯了,立刻跟韩国说了拜拜。楚将景翠在东周君的贿赂和楚王的命令下,在宜阳和秦国打了个不胜不败,虽然阻挠了秦国吞并韩国和东周,但是宜阳还是丢失了,韩国为此损失了六万兵卒。可悲的是,公仲还要给景翠回赠礼物,真真是弱国无外交。
韩相公仲因为宜阳之战,特别仇视甘茂,后来战争结束之后,甘茂又将武遂还给了韩国。秦武王对此非常生气,怀疑甘茂是想用武遂来化解和公仲之间的仇怨。这时,大臣杜赫趁机用语言攻击甘茂,“大王,我听说,公仲想要借甘茂来大王身边做臣子。”秦武王一听更生气了,开始厌恶甘茂,樗里疾一向不喜欢甘茂,一听说甘茂失去秦武王宠信,开始特别赞赏杜赫。
不久之后,楚怀王来找秦国要汉中之地,结果秦国又不给了,楚怀王就开始指责秦国又言而无信。冯章这时候站出来说,“大王不如流放了臣,然后说寡人从来没听说要把汉中给楚王的事情,一切都是这个人擅作主张。”就这样,秦武王通过放逐了冯章又一次摆平了楚国。然而,楚怀王被秦国忽悠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秦昭王继位后,这个故事还将继续上演。
公元前307年,魏国太子来到秦国朝拜,秦武王一面接受魏国的朝拜,一面派人进攻魏国皮氏。魏国太子心中十分忧虑,在秦国馆驿,他十分担心魏国的皮氏会不会落到秦国手中。
然而,秦武王却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他依旧在和平时宠信的三个力士任鄙,乌获和孟说举鼎,根据《赵世家》记载,秦武王当时和孟说举的是龙文赤鼎,由于重心不稳,秦武王被鼎砸伤了膝盖骨。出了这样的大事,秦国立刻从魏国皮氏撤兵了。
秦武王被压伤之后,由于伤口感染等问题,最后逐渐奄奄一息。刘向先生记载的寓言中是这样介绍的,扁鹊来为秦武王看病,秦武王给扁鹊看了一下自己被砸伤的膝盖,扁鹊先生认为秦武王应该先清除膝盖的腐肉和断骨。秦武王身边的侍从阻止道,“您现在的症状在耳朵和眼睛,把腐肉断骨清理了,您的耳朵和眼睛也不会康复。”
秦武王认为侍从说得对,就告诉了扁鹊,扁鹊大怒,直接将药石投向了秦武王,之后离开了,离开之前,他仰天长啸,“您成功是因为和明事理的人谋划,而失败就在于信任不明事理的人,秦国现在面临无君无父的危险,就是因为您这举鼎的举动啊。”
刘向借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之口,表达了对秦武王的褒贬。秦武王非常聪明,秦国丞相制度由他而始,正因为他和樗里疾等懂得政治的人一起精诚合作,秦国君臣才能成功地联越攻楚,平定义渠和蜀国的乱子,得到宜阳。
然而,由于他很多时候都容易让不懂政治的人所迷惑,使得张仪,公孙衍,甘茂等能臣屡屡被小人所排挤,很容易被撺掇或者离间作出错误决断,干涉正确的决策,随心所欲地表达快乐,最终举鼎而亡。这充分说明,君主偏听偏信很容易使得国家进入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