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成圣之路(1626)理解别人,切入人心

2024-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今日昱言

你不懂什么叫“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觉得这样的生活好,然后你就教别人也要过这样的生活

对吗

肯定不对

因为“你以为的好”,只是处于你的位置的好,其他人不在你的位置上、与你所在的环境不一样,所以你以为的“好的方式”并不适用他人

因为“你以为的好”,有可能并不究竟、并不彻底,只是你阶段性的个人感受而已,拿你一知半解的东西去所谓“教”别人,是不合适的

真的不对吗

其实,也有对的地方

对在哪?

对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方向正确

对在“积极的生活”的态度正确

欠缺的是“经历、本事、磨砺,对别人的感知力”

什么是“经历、本事、磨砺,对别人的感知力”

它主要指向的还是一个慈悲的概念

什么是慈悲?就是你面的一个人,能看透他一路走来经历的所有坎坷、委屈、努力、奋斗、尴尬、抠脚、愤怒、自卑,如此,你便不会觉得委屈,心里只剩怜悯和遗憾。

你看透过多少人,你认真研究过多少人的位置及其心里、心路历程,这对你的感同身受能力、对你慈悲的能力、对你理解他人的能力是有决定性影响的。

所以?

所以,我们要多观察,多实践(跟人聊观点、看人做事、晓人的经历),这样慢慢的,你就积累起了你的数据模型,你再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有成功经验了,能成功切入别人心里去了。

理解别人,切入人心。

参考《成圣之路(1515)解除对立,超越痛苦,脱离执念

只看到所有(此时)结果(对方此时心思、对方当时小算盘)并不全面,还要看到其产生的原因。也即慈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