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忆登山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进路上

一则“唐山男带4岁女儿骑行”新闻报道,让我想起了父亲带我骑行登骊山的经历。

那年我刚升入高一,14岁,父亲已年过半百。

"明天咱们骑车去临潼,你敢不敢?

""行啊!"我一口答应下来,那时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只是很憧憬骑自行车,感觉骑自行车去临潼是一次多么有趣的旅行。说走就走,第二天一早,我们分别骑着"二八大驴"出发了。

渭南距临潼大概有80公里,一路上,我们沿着国道快速蹬着自行车,超过一个又一个骑车人,根本无暇顾及两边风景,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快点骑,到临潼,登骊山,上烽火台。不知何时我们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旁边驶过一辆军车,车上满载士兵,只记得士兵们对着我们指指点点。也许是虚荣心在作怪,脚下蹬得更快了。到了,到了,骊山就在眼前!

存好车子,稍作休息,买好票,我们立即登山。沿着曲折的石阶山路,我们向上攀登,一路赏景,欣喜之情弥漫心间,随人流,一路登山直到"捉蒋亭",竟不感觉累,这才有了我和父亲的珍贵合影,现在想来好像这是唯一的一张。“咱们继续前行,登烽火台,行不行?”好!”年少的我也不惧,只因心中有憧憬——烽火台上览风景。

"爸,从那儿走吧,路近。"远看绿树丛中有一道白,弯弯曲曲,通向烽火台,这儿应该是条路。"好!就从这条路走。"走一会儿,才发觉我们走的是一条小路。这哪是路,根本就是村民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我们扒着树根一步步往上爬,越来越艰难,手脚并用,小心翼翼,生怕一失足,滚落山下。手心的汗水和着泥,我是真后悔呀!“早知还不如走大路呢,好累。”我嘴里嘟囔着。父亲则不时鼓励我:“你看,快到顶了,下去还要原路返回,一样难。”“唉,想想也是,走到这里,再难也只能向上。””小心,小心,抓牢。”我们彼此提醒。前面有一对恋人,坐在那里。“不爬了,太累了,我还穿着高跟鞋。”小伙子指着我父亲说:"你看,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在上,咱们也上吧,就快要到山顶了。“他们估计也和我们一样,想抄近道走错路了。”我们一路说着,相互鼓劲,终于登上山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骑马照相留念!想来汗颜,我是在别人的帮扶下,才跨上高头大马的,这也是我唯一一张骑马照。站烽火台上,放眼望去,临潼就在我脚下票。“你看,我们不是上来了吗?而且还是从那么难爬的路上来的。只要你努力,高中成绩一定能上来。”我这才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赶快下山,还要骑车回家,我们马不停蹄往回赶。说来特巧,一辆军车驶过,士兵们对我们喊好,原来是来时碰见的那辆。

这是一次永久的记忆,想来为父亲,为我而自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