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原创小说汇简友广场

梁山的春天(47)

2023-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方散记

第四十七章    创作成功

哥哥的一切都似乎顺风顺水,时隔两年之后,他自己又在《桃源》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散文,在本地的文坛也算是有点小名了。这些都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但他也很快意识到,自己写不出别人那种有灵气的散文,他的写作必须是注重生活的,从事件中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与物的化身。自从陈聪让他尝试写小说开始,他已经在有意识地阅读一些关于小说创作的书,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方法,但无论他怎么学,总不得要领,这多少让他有些苦恼。

他读过老舍先生的小说,很朴实,娓娓道来,也没有太多高深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小人物的生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可是轮到他写时,却无从下手,写普通的人或事,又嫌过于简单,好似难登大雅之堂,写些高级的事物自己又没有那番经历,自然是写不出。

带着这样的困惑,梁山拨通了李童生的电话。李童生是做编辑的,又擅长写小说,跟他请教自然不会错。

童生,我想写小说,不知道如何写,你作为资深编辑,可以给点指导吗?梁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写小说呀,对你来说不是小菜一碟的事。千万别想得那么高深,你就像小时候听人讲故事那样去写,把你熟悉的,具有一定社会代表和影响的人和事写出来即可。李童生被问到饭碗里的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怎么样的事才是有意义的呢?我熟悉的那些人,不是农民就是工人,你是知道的。梁山有些无奈地说道。

普通人也有故事啊,你看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写的不就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吗?这部作品所成就的巨大影响你不应该不了解吧?李童生连声反问道。

我当然知道,《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我看了好几遍了。我也明白,老舍先生是想通过祥子的悲惨遭遇,来反映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以此来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可是我成长在新社会,虽然苦,也没那么悲惨吧。梁山仍然在纠结作品的社会意义。

梁山,你这个榆木疙瘩,怎么突然就不开窍了。小说写作不是完全复制生活,它是生活的深加工,你得从一件事上挖掘出可以引人深思的点,在你的生活中并不缺乏,你要去发现和思考。李童生继续引导梁山理解小说写作,他知道仅凭三言两语,他讲不清,梁山也无法透彻理解。

梁山,你不要太纠结,更不要陷入困局中,先写,无论好坏,写起来,长篇不行就先短篇,写着写着就顺了。李童生换了个口气,带着些宽慰接着说。

好的,童生,我可能想得太多了,又急于求成,其实我这样的新手,怎么可能一次就写成一个作品。我先写,再请你指导。梁山若有所悟,好像理解了,又仿佛还是深处迷雾中。

李童生举例还是说的老舍先生的作品,可见其作品的影响力。梁山暗自忖度,书是读过一些,精华没有吸收,还得多读。于是全套短篇小说重新读一遍,领悟每个句子的表达,揣摩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构思。

梁山也曾看过一部关于写作的畅销作品,作者就对写小说进行过三个方面的阐述。给梁山留下的最深印象的便是积累,他说“每个惊艳的故事都是从积累开始”。生活的积累他是有一点,但故事素材的积累并没有系统思考过,这需要有意识的打磨,他缺乏的正是对人物、环境、心理、矛盾、语言等方面的突破,如果能在头脑中构建起故事的大厦,也许就水到渠成了。这一点,需要再强化。

一个非常突然的念头从脑海中冒了出来,他要离开这里,回到他应该去的广阔天地,这里太舒适了。每天在馆内的生活,已经困顿了他的思想,这里的闭塞,这里的清净,已经让他停滞了思维。对他来说,他需要生活元素,需要生活作为源泉来为他添砖加瓦。他不必懂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深奥道理,却不得不了解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

他来自底层,底层才是他的朋友。他决定了,他要回乡去,去乡间再次体验艰辛,再次感受纯朴与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在原始里多了几分平和,与世无争,又不停止奋斗。

这两年,他读了那么多书,却没让他在文字里结出新的果实。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他却并不这么想,生命何其宝贵,必得把宝贵的时间为这生命的延长作加法。

他给哥打了电话,征求他的意见,也是间接告知他的决定。他没有想到,哥竟然是支持的态度。

哥,我想辞去现在工作,回家专门写作?梁山吞吞吐吐地说完这句话,心里有几分忐忑,他担心哥不会同意。辞职,意味着收入没有,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回去能干什么呢?

哦,你想清楚了吗?你这样就毫无退路了,你觉得有压力吗?梁力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反问了他两个问题。

想清楚了,我不能给自己留后路,这一辈子,我必得在文字创作下功夫了,其他的事我也做不好。梁山说得斩钉截铁,他不能在哥面前表现出丝毫的退缩和犹豫,他得首先给自己壮胆。眼下一无所有的人,把好好的工作辞掉,去闭门写作,也许在别人眼里不是抽疯就是傻了。

那行,你想好了就行,钱的事不用担心,我不会让你饿肚子的。梁力也很自信地说道。

哥,还没到那个程度,我还有些积蓄,能够支撑一段时间。我也会挣钱养活自己,你专心干你的事业,不用管我。梁力知道哥的心思,怕他今后没有生活来源,但不管怎样,他有手有脚,会有办法的。

陈聪得知梁山的想法后,也表示认可,他已经感受到梁山身上散发出的独立思维,单从这点上他自认没有看错他。学习和阅读,在哪儿都可以,但实践与阅历,还是来自于生活,以他现在的状况,并非完全不行,但也说不上更有利。也许,回到广阔农村,回到养育他的一方水土上,能完全激发他潜藏于内心深处的那抹灵感,由此写出一部旷世奇作也未必是个梦。

半年后,梁山的第一个中篇小说《没有方向的故事》写成了,他带着小说去给陈聪看,这时的陈聪已经是市文联主席。陈聪当着他的面一口气读了大半,如果不是梁山在,他简直停不下来,直呼“写得太好了”。

梁山,你这半年光阴真值呀,就你这小说,写得太传神了,我一定帮你好好推荐,这次不能在我们文联的内刊上发表了,我要给你找个更大的平台,等下我就联系《湘江文学》编辑,那是省里的刊物,影响力很大的。陈聪显然很兴奋,这篇小说引发了他对梁山的极大认可,他也有些得意,自己果然慧眼识珠,这家伙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因为看中梁山中篇小说里的那股味道,便有编辑向他发出写长篇小说的邀约。春节前,梁山的长篇小说《画》由湘江文学出版社出版,短短几个月内重印了五次,一时间洛阳纸贵,26岁的梁山一举成名,这让他感到意外和震惊。他没有想到这篇小说能引起这样巨大的轰动效应,他所描写的不过是种种相关的生活场景,并没有多么宏大和高深,看来文字的真情实感同样能打动人。

《画》的巨大成功,给梁山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当然是出版版税收入,其次他也一跃成为知名作家,在陈聪的举荐下,梁山正式加入省作家协会,开启了从容的读书写作生涯。

他没有想到,他重新回到省城,居然是这样的方式,短短三年多时间,李童生没有想到,王东更想不到,就连梁山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哪怕是做做梦,他也没有这个幻想。哥仨重新聚在一起,感慨万千。

梁山,我当初是看好你小子,说实话,没有想到居然有如此能耐,一鸣惊人呀。李童生由衷地夸他。

是啊,我是不懂文学,算是有眼不识真金,你真给哥们长脸啦。王东这几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爱开玩笑的爽快劲又完全回归了。

两位哥哥过奖了,小弟不才,承蒙大哥们关照,才有今天,谢谢你们,我用茶敬你们一杯。梁山端起杯子一饮而尽,不禁让他想起第一次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又恍如隔世。人生的起起落落和沉浮,在他梁山短短三十年不到的岁月里,也算是奏响一场曲折与艰辛的歌谣。

梁山,你现在算是成功人士了,你的大学还上吗?王东想起两人的电大文凭一事,问了一句。

当然上呀,咱俩一起去,你现在有时间了,我也有条件了,现在看起来,一切都刚刚好。梁山感慨地说道。当然离开时的心酸,有谁能懂?如今算不算荣归故里呢?他不敢往上面想,不管怎样,仍值得高兴。

祝贺两位兄弟,我们一起以茶代酒庆祝我们的重逢!李童生也从心底里为两人高兴,美好如初,哪怕经历过那么多挫折与不幸。

王东,你跟陈蓉怎么样呢?还不打算结婚吗?梁山想起陈蓉,急切地关心起王东的婚姻大事。

快了,她那人犟得像头驴,非得等她弟大学毕业才肯跟我结婚,我们计划明年五一举办婚礼。王东开心地告诉梁山,看来俩人是已经水到渠成了。梁山为他高兴,也为陈蓉感到欣慰。

岁月承载他们的感情,也容纳了他们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人生漫漫,他们不曾放弃希望,一切美好穿过迷雾,奔赴而来,他们都在希望里收获了明天。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