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作学习方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跟大师学写作:叶圣陶《怎样写作》

2017-02-14  本文已影响537人  微尘1
《怎样写作》

叶圣陶先生是老一代著名作家,他在《怎样写作》一书中对写作的理解深刻而又易读。这本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跟大师学语文”系列书籍之一,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踏实感和信任感,细细读来更是觉得受益匪浅,相信对新手和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作者都会有借鉴作用。

文章谈到了写作的各个方面,本文提取了其中的一些要点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一、写作的前提

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写作是如何产生的。

它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到一种压迫,非要把这些表现为一个完好的定性不可。

因此写作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文中强调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其实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反观自身,有时候会为了日更勉强自己去写作,其实是没有欢喜心的,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大满意。

针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就是平时要养成一种习惯,非了解得比较确切不写,非感受得比较深刻不写,这样才能一次有一次的长进。

那要是一直没有这种感受怎么办呢,是不是就不写了呢,后文会有解答,需要从写作的源头入手。

二、为什么要写作——写作须有所为

文中有一个号召就是“文非有易于世不作”,对于这一点,古往今来的文章家都提到过,也同样适用于现在。

另外,在作者看来,写东西是要准备给人家读的,读者乐意读的是咱们的了解和感觉。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写作时可以指导我们去选择文章的内容,那就是选题必定是对读者帮助的,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自嗨的阶段。

三、写作过程

写作包括“获得完美的原料”和“把原料创作为文字”两个步骤。

1、“获得完美的原料”——写作的源头

文中所说,为了获得写作的原料,需要找到它的源头,这个源头来自充实的生活即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性情丰厚,兴趣富饶,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唯有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才会自然想说某种话,能说某种话。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字来。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文章写不好原因在哪里,问一下自己,我们的生活是在朝着求充实的路上吗?

反之,什么是干涸的源头呢,其生活往往是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甚至还染着不正当的习惯。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章能够反应他的个性也能够反应出他那段时间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求得充实的生活呢。有两个目标,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1)训练思维

文字是思想的表征,要丰富我们的思想,需要多思维和观察生活,经过思维之后会形成某种思维回路。

而写作思维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起点是作者发现了生活中的某种困难,然后指出它的疑难点,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通过种种方法来证实这个假设,从而实现某种观点和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外界有一种观察的态度,观察得越广,就能够扩充经验,对于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也就更有把握。

分析现在很多优秀的文章,它们都是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用种种案例去证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论据要足够充分才能让读者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因此平是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经验的累积很重要。

2)培养情感

第二个充实生活的目标是培养情感,感情其实就是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这是人人都相同的。文中强调情感是生活的核心:

情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恩惠,使我们这个世界各部分相互关联而且固结不解地组织起来;使我们深入生活的核心,不再去计较那些为什么而生活的问题。

情感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也就联系起了人们的心。它常常使人感动,让我们不再计较那些生活中的问题。

但是有些人对某一小部分事物会倾致情感,对其他事物则不然。更有些人对什么都很淡漠,觉得什么东西都辨不出滋味,一切都是无边的空虚,世界是一堆各不相关联的死物,生活是无可奈何的消遣。

那是因为他们离生活的中心不曾接近过,而之所以离开,又在于生活不多观察,少具经验,缺乏切实的思想能力。因此,我们会感觉到作家总是多情的,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欣赏着这个世界。

寻到了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因此,如果文章内容匮乏,我们不妨多在源头上下功夫。

2、把原料创作为文字——组织

把原料创作为文字需要的是组织的功夫。我们的内需情思往往是能够一刹那就感知全体,而文章则需要一条线索连续而下,直到终篇才显示出全体。

组织材料相当于要组成一个圆球,而这个圆球有一个中心,各个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同样的,每一段也有它的主旨与圆满的结构。再缩小范围,每节对于每一段,每句对于每一节,都是这样的情形。

要组织好材料,需要列一个全篇的纲要。把这个纲要进一步细化丰富,添加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有把握,结构也就自然不成问题。

因此,在写这篇读书笔记之前,我先用思维导图列出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提纲:

《如何写作》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这是在总结文章内容时用到的一个提纲。在组织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呈现文章的内容,又作了一些调整。

有了提纲,写作就变得更加轻松有把握。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章中还有提到了很多其他的内容,以下再列举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1、开头和结尾

无论用什么形式开头,需要注意的是开头要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致的看下文的发展。如果文章的开头不具有吸引力,那么就很难引导人继续看下去。

鲁迅《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花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并不寻常的说法,拗强而特异,足以引起人家的注意。

而末尾可以是全文的一个总结,它可以是全文主题的一个升华,目的是引人注意、触人深醒。

另外,结尾最忌讳的是真的完了,要让读者觉得意犹未尽。就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结尾。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末了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骤然一看只是记述亭中的枇杷树,仔细吟味,却有物在人亡的感慨,有死者渺远的惆怅。

2、文章便于上口和入耳

文章不光要看起来通畅,而且读起来也要能入耳。汉字本身是有意义的,只用眼睛看人家也能意会。但如果从听的方面着想,却可能会遇到障碍。对于这个,广播员最清楚。因此,能够读起来句句入耳,可以使得文章起到充分交流的作用。这一点不妨可以尝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使它不光能看,也能听。

以上就是叶圣陶先生《如何写作》中所提到的一些内容。它明确指出了写作如何产生的、写作的源头以及如何把原料写成文字等等。对于我们了解写作、学习写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