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复盘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边柳_d637

1、我们总是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改变,有的人却一下子改变了呢?区别在于,有的人用旧的想法,旧的思维去做旧的行为,却期待说有一个新的结果,那你觉得可能吗?当你有了新的思维,就会采取新的行动,新的行动会带来新的结果。自然,改变,水到渠成。

听子木分享《给予》这本书,如果说把人类分成一个金字塔,那么

最顶端:                      给予者

中端是:              索取者或互利者

最底端:        失去自我牺牲自我给予者

同样是都是给予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我提取了一个行动点:做一个先把自己照顾好又利他,不刻意追求回报,创造价值的给予者;而非是一个牺牲自我,失去自我的滥好人(好人没好报)指的就是没有自我的给予者。

说到这里,我也在反思我自己,这个时候的我在给予A朋友的时候,也属于互利型。

当她跟我倾诉她的困难挫折时,我发自内心非常想要帮助她,改变人生状态,包括经济拮据、情感、为人处事等等方面,确实是从内心希望她发生改变,但我感觉必须要去借助某样工具,因为这个工具圈子会影响她。

但真正交谈过后,她开始变得不接受,逃避我的聊天。她会觉得说这样会耽误我时间,她又不买我的小优,因此会认为对不住我,所以这也是发消息不回复我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我带着对她有期待回报的频率去给予她,她就是会考虑选择要不要去接受。那我今后针对我的A朋友,应该怎么去做?

——当我自我满足,内心丰盈时,给予她一些正向的能量,不去刻意追求回报,敞开分享,当我没照顾好自己时,照把自己经营好,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来,再去帮不求回报的帮助她。从,自我—我们—无我,去践行。

这里也有一个点跟大家分享:请你花时间照顾别人的同时也来照顾好你自己,当你好了,身边人又会因为你好而变得更加好,冲劲而不疲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