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

山海经:羿射之九日,是否为羲和之子,她为何管不住自己的娃?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公子渊默

这个问题阳Sir一直觉得很奇怪,按道理说羲和为日之母,她又是帝俊之妻,也就是说十个太阳也算是帝俊的亲生儿子啊。那为何这十个捣蛋鬼溜出去,作为母亲的羲和却没能管得住?而作为父亲的帝俊,真的这么铁面无私能够大义灭亲,并且亲自赐给羿以神弓利箭用来射杀金乌?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一)羲和生四子

开头的问题很有趣,特别适合开一个脑洞故事,但是阳Sir打算以后再说,先聊正经的吧。

除了《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羲和生十日”之外,将神话传说世俗化之后,不难看出“羲和”实际上与天文历法息息相关,那么在正史中还有没有关于“羲和”的身影?

羲和生四子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来自《尚书·尧典》中关于“羲和”的记载,开头的四句话,即点名了羲和的身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也就是说羲和主要的职责便是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从而为民众制定时历。

日御羲和

可以看到这里羲和没有十个儿子,却有所谓的“羲和”四子,分别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帝尧派遣这四位分管东南西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时,其实正是在履行着四方神灵的职责。

最有意思的是这四个人的名称:“仲”和“叔“明显是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来命名,至于每人名字的第一字,则刚好是其母”羲和“二字单拆的结果,所以这里的“羲”与“和“,俨然已经成为四人之姓氏“羲氏”与“和氏”。

羲和浴日

如果将以上《尧典》的叙述结构与《大荒经》叙述方式上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两者几乎如出一辙,显然是同一种文化原型的产物。此外,也与我们之在楚帛书中研读的关于“四方神木”的记载相符合。

这么多文献的重合互证,足以说明“羲和”之内核并未发生改变,与四方、四时密切相关。那么,广为流传的羲和与“十日”之说又从何而来,如何解释?

(二)胤候征羲和

实际上“羲和”与十日神话,不仅独见于《山海经》之中,在《史记》以及《竹书纪年》中则有另外一番描述,也正是这段记载,或许为我们思考“羿射九日”与“羲和浴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夏本纪》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胤侯帅师征羲和。——《竹书纪年·帝仲康》

所谓“胤征”即是一篇胤侯征讨羲和的公告,这里的羲和正是当时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那么他究竟犯了什么错?竟然导致一方诸侯率兵征伐?这件事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中最早的一次“日全食”现象,史称“仲康日食”!

日食

整个事件,在《尚书》中有全篇描述,此不赘述,本文所引《史记·夏本纪》与《竹书纪年》便可大致勾勒出事情原委:在太康崩殂之后,其弟中康继位,而在帝中康的时候,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在九月初一这天,突然发生了日全食现象,但是羲和作为天文官却因为沉湎于饮酒作乐,竟然没有提前预测到这件事,造成国家振动、民众恐慌,所以胤侯便奉旨讨伐之。

击鼓救日

虽然后人对于“仲康日食”的真实性存在怀疑,或者并不是“日全食”,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在夏人历史上的确发生了一场关于天象的大混乱,那么这场天象混乱究竟是什么?阳Sir以为应当是太阳运行的混乱

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提到,说“羲和沉湎于酒,过差非度,废天时,乱甲乙。”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天时,当然是由太阳有序运行从而确定下来的时间(时、日、月、季、年)体系,而太阳运行又以甲乙十天干顺序为纪。

十日并出

所以这里的“乱甲乙”就是这场大混乱的本质,而演变于神话之中,就变成了“十日并出”的恐怖天象,其实就是指十日没有按照顺序运行,而是其聚于天空,造成了民众如此深刻的太阳记忆!

(三)十日出必有妖

那么,在传说中的夏人历史中,是否有过“十日并出”的记载吗?巧的是,在夏代早期的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例,记载于《古本竹书纪年》之中:

“胤甲即位,居西河,有妖孽,十日并出”——《古本竹书纪年》

这里的胤甲是太康之后的第八代君王,而我们熟知的有穷后羿则是与太康同时代,所有理论上,胤甲时期发生的十日并出现象,本不关有穷后羿什么事,自然也就谈不上“羿射九日”。但是如果这里的胤甲与《胤征》中的胤侯,记述的是同一个人的话,那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因为作为历史文献的《胤征》中,记述仲康时胤侯受命征讨羲和的事件,正是“有穷后羿”代夏时期。正所谓“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古本竹书纪年·夏纪)。所以,这个时候夏朝居于统治地位的并不是太康,而正是代夏的有穷后羿。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并非太康,正是后羿发动了这场对于羲和的征讨

羿讨羲和

但是,《胤征》中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破绽:作为天文历法官员的羲和,应该是居于都城之内的,并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封地和武装力量,那么最高统治者如果要追究其罪责并惩罚于他,一份诏令即可,何必命令一位朝廷重臣带领庞大的王朝军队(六军)去征讨之?

实际上,这个破绽所泄露的正是在于神话底本中的秘密,羲和是拥有赫赫天威的太阳母神,并且是至高神帝俊之妻,所以羿与羲和之间必然存在一场激烈的冲突,并最终以羿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场胜利绝对来之不易。毕竟,熊孩子犯了事,作为家长的你能置身事外吗?

(四)太阳历太阴历

那么,人们当时创造出“羲和生十日”,又创造出“后羿射九日”的最初目的是为什么?肯定不只是简单地讲个故事。实际上,何新先生关于太阳历的解释很有道理,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夏人奉行的是一年十月的太阳历,而商人在取代夏朝之后,便通过为本族至上神帝俊之妻,构建一个“羲和生十日”的神话,来将夏人太阳历这一重要成果统合在商人的文化基因之中

太阳历法

而后来的“常羲生十二月”则是一种很明显的太阴历产生的神话表述,虽然不能肯定是商人所创,但是可能与“羲和生十日”类似,是商人将前朝文化创造融合在自己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一年十月的太阳历,无疑会带来时间划分上的混乱,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困难,这可能才是“十日并出”这种混乱天象神话表达的根源。

天象奇观

实际上,太阴历对于时间的划分更加准确,更加利于农业生产,后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农业生产极具指导意义的二十四节气。所以后来商人充分认识到这点,并且开始决意废除太阳历,这一重大事件,便表述为“羿射九日以救世”的神话传说。

所以,“十日并出”、“羿射九日”与“羿讨羲和”,这三者之间其实蕴含着古人天文学中太阳、太阴历法的更替与废除,是商人创世神话中灾难与救世的核心篇章。

回到题目中的疑问中去,作为帝俊之妻的羲和有没有可能被帝俊臣下羿诛杀?帝俊又如何亲赐凶器于羿,并命其射杀自己亲生儿子?如果按《楚辞·天问》中“帝降夷羿,革孽夏民”的说法,这里的“降”可以解为“惟庚寅吾以降”同样用法的话,那么就同时具有“降处”和“降生”两种含义。

羿射九日

也就是说,羿可能也是帝俊之子,所以他射杀了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九个兄弟,并且还征讨诛杀自己父亲的妻子羲和,这就有点天神家族内讧的感觉,但是具体原因为何便不得而知了。由于神话的伦理化与历史化的原因,我们如今已经不容易看到事情最初的真相,但神话背后的天文历法的纠葛一定在商人历史上真的存在过。

考古山海经

欢迎关注,山海经文集连载中……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文/李公子渊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