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陆子的国学课堂我和简书有个约会

《寺人披见晋文公是为了忠君还是为了私利》

2021-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财富春秋

《古文观止》中记载了公元前636年,发生在晋国的一个故事。刚刚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杀死晋怀公夺得晋国国君宝座的晋文公重耳,正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幸好在宦官寺人披的帮助下得以避免。那么从寺人披的表现来看,寺人披的行为到底是忠君还是谋私利?

原来,晋文公重耳在剿灭前政权的过程中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杀戮,导致朝中有些大臣表面依附,但对他心存不满。其中两位原来忠心于晋怀公的大臣,吕甥和郤芮密谋要把晋文公困在宫殿内并用火烧死晋文公。同为前朝宦官的寺人披大概与这两人有些私交,得到了这个消息,于是要求见晋文公,希望将这一消息告诉晋文公。满怀期待的寺人披等来的不是晋文公的接见和封赏,而是晋文公派来的大臣。这位大臣代表晋文公对寺人披进行了强烈地指责。

面对指责,寺人披冷静对待,与来人摆出了一套大道理,并且搬出了当年的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最终得到了晋文公的接见,并帮助晋文公粉碎了吕甥和郤芮的阴谋。

分析寺人披的所做所行,很明显与国君性命相比,他更看重自身利益。显然,行刺君王是天大的秘密,亲自将这消息告诉晋文公,自己将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出于这点考虑,寺人披在受到晋文公的指责时,他可以有三种选择。

第一、放弃求见,见死不救。第二、努力说服对方给自己机会。第三、把秘密告诉来人,由来人转告晋文公。最终寺人披选择了第二条。就是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进行辩护。这种选择暗含着一种可能,如果一直不被接见,宁可看着晋文公被烧死,也不会把这个秘密说出。可见他是把自身利益放在国君生命之上的,是一个重于功利的人。

为什么说寺人披一向重于功利?从两次领命刺杀晋文公就可见一斑。

 

在晋文公重耳外逃期间,寺人披曾两次受命去刺杀重耳。按说作为太监,听命于君王理所当然。但是,细细一品,这里还是有些门道的。

首先,宫里的太监不止一人,独独只有寺人披被前后两任国君信任,并被委以重任去捕杀外逃的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可见寺人披一向善于钻营。

第二、在两次追杀行动中的表现可可以看出寺人披的急功近利之处。

当时重耳逃到了蒲城,于是晋献公派寺人披第二天赶到蒲城,杀死重耳。可是贪功心切的寺人披当天就追到了蒲城,并挥剑砍断了重耳的衣袖。

后来重耳逃到了翟国。晋惠公命令寺人披第四天赶到。结果同样是立功心切,寺人披仅用了三天就追到了翟国。两次行动都体现了寺人披急于立功的心情。由此可见,这次求见晋文公重耳目的也是为了立功表现,而并不是真正的为了忠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