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日志——和余春波的争执 2017.3.28

2017-03-29  本文已影响63人  佐江

事实

和工程部余春波因为侧排地漏的大样作法发生了争执。

一开始我就强调侧排出的地漏必须做在结构板上。

余春波一直在强调侧排地漏需要做在完成面上面。

我们双方各有各的假设,没有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更多是想证明谁对谁错。

我的假设

因为我的图集上是这么画的,所以你们必须按图纸施工。

图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施工必须先和设计沟通在施工,解释权归设计所有。

图纸有错无所谓,只要交代了“对设计有疑问的地方,需要跟设计商量后方可施工”,就可以免责了

只要本质上站得住脚,过程错了也没有关系。

认为承认设计错就是承认自己没有审核到这个错误,从而证明自己错了。

认为不理对方的需求,只要证明我是对的就可以解决问题。

图集上没有交代明确的地方,只要我们解释了就明确了。

我的内心过程

一开始,我检查了屋顶的侧排地漏系统图,发现它是画在结构板上的,结合图集,认为设计完全没有问题。

我认为余春波不承认侧排地漏是做在结构板上的完全是因为:他直接告诉施工单位应该做在完成面上,现在已经做了这么多,怕承担责任。

当发现3层露台侧排地漏的标高有问题时,我不想承认设计在这里错了,因为觉得那时候承认设计错了会降低自己的气场,不能输。所以,把问题上升到本质——图集,在这个战场我是占优势的,可以转移注意力。

当对方,想用图纸上有问题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时候,我心里相当不爽。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他想通过证明图纸是错的,举例说恒大也是这么做的来证明他是对的。

其实,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按照图集施工;但是图纸或者说设计人员确实没有意识到图集上应该是这么画,所以他们的图纸没有对这个有特别说明。一句话,图纸表达不清。所以,我们也没有理由说工程部给别人交代错了。

最终,我发现双方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最终不欢而散。

正确的假设应该是什么?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共同把问题讲清楚,不偏不倚(我不避讳设计院的问题,工程部也不避讳施工单位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以便重复利用。

下一步行动?

若有必要,主动要求设计院把图纸改清楚,是什么就是什么,不遮掩。把握事实,我们才能理直气壮。

与相关部门沟通,要了解他们的需要,不要针尖对麦芒,解决不了问题。

总结经验规律。

不要怕犯错,特别是不要把别人的错往自己身上揽。

身为设计管理,不要把设计犯错,和自己犯错混为一谈;无论是设计犯错,还是自己犯错,承认错误都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至少长期是有利的。)

和别人讨论一个问题之前,自己先要考虑清楚;不要没有想清楚就和别人争论,这样最容易发生底气不足的情况。

和人沟通,要想清楚目的,证明别人错并不是好的沟通方式。

有时候即使辩得对方哑口无言,我们也不一定就是赢家,更多的时候是双方都不讨好。

同事之间,可以就问题相争,对事不对人。

对事不对人很难做到,所以尽量不争;我们要做的是把问题想清楚(想得通,说得通,做得通),自然不用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