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志散文

反思尊敬

2019-04-13  本文已影响3人  聿朴

“尊敬的**处长... 尊敬的** 教授....”几乎每天的邮件都要敲下这样的尊称格式。刚开始,我觉得在电子平台上也不可忽略这些礼貌和礼节。虽然很多时候,某些往来的邮件是姓名和称呼都被省略了的。当我收到没有称呼和署名的邮件时,会有那么一点小介意,甚至暗自嘀咕,怎么这人这样!可是,收到类似邮件的频率多了,久而久之,我由习惯到麻木,由麻木到被同化,自己也觉得那些繁琐的尊称和敬语都可以省略,留下该陈述的内容就好了。即使因为某些原因留下了那些尊称和敬语,它们只是规范的格式,在我写下“尊敬的...”的时候,并没有发自内心地去尊敬和敬仰他们。就像一朵不会散发芳香的假花,硬生生地安插在那里。

当礼节和礼貌的外衣在网络世界被撕破,曾经建立的价值观被沦陷以后,它也悄悄地蔓延到现实中,扩散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种潜移默化让我吃惊,让我羞愧。

反思各种无礼如下:

1. 开会的时候,领导端了张小桌子放在我旁边,准备要正式地跟我聊一聊。我竟然背对着他,面向着我自己的电脑屏幕,偶尔歪头侧身跟他说话!(曾经我毕恭毕敬,端茶递水)

2. 没有主动给客人端茶倒水,进门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把别人晾在一边。(曾经我会带客人溜一圈,介绍一下各个角落)

3. 没有主动夹菜给第一次登门拜访的客人(曾经这是我的标配餐桌礼仪。)

4. 早上进到办公室,偷偷潜进去,不再给同事们打招呼。(曾经我笑容可掬,进门就早上好!)

5. 别人跟我谈话,我没有站起来,与之平视,他人要离开,我也没有伫立目送......

这一切可以归咎为环境原因,没有一个很正式和正规的办公环境;还可以把责任推卸到人文环境因素,因为大部分人都这样,所以我在屡屡贴冷屁股后,就气馁和放弃礼节。其实,最最终的因素还是自己,没有理解礼节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曾经只是被教导怎么做会受到表扬和赞赏,一旦这样做没有受到认可或赞赏时,就容易丢弃原有的信念和价值,不能在人生中一以贯之。

“人们啊,让礼貌成为你的华饰!...”

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认知人的高贵性本质,是礼貌和礼节得以恒久发光发热的法宝。事事讲求平等的今天,即使我们直呼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的名字,也不要忘记带着尊敬的心。同样,当我们呼唤很熟悉的朋友或很不熟悉的邻居时,心里也要带着应有的爱和尊重。尊称可以省,可是尊敬的态度要铭记于心。

当有了对人的真正的起码的尊重时,礼节和礼貌是自然而然的,它不是摆设和装饰,而是深入骨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了。

让我非常纳闷,继而促成这些反思的是因为一些儿童班的小朋友们。他们在老师庄严地唱祈祷文来开始课程的时候,一再起哄爆笑,说很像广场舞(其实祈祷文跟广场舞那种喧闹,完全是南辕北辙的)当然,他们只是孩子,还不懂什么是虔敬的心,是不应该被责骂或者批评的,只需要被教育和引导。而这种教育不仅仅是语言上循循善诱,又或者在行动上做好表率,最重要的还是在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层面上,先获得一个彻底的转变,继而由内而外地去散发出一种协调统一的能量。一个真正内外合一的能量团才能在无形中震慑人的灵魂,助推其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曾经我认为是自己不够认真,表现得不够庄重,才影响不了孩子们。现在发现,表现得庄重只是表层,内在的庄重和虔敬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我相信内外兼修,内和外这二者不是一个先后次序,也不仅是一个并列关系,而是一体性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反躬自省后,感恩之情余音袅袅~萦绕心头的不再是肤浅的、甚至是戏虐性的口头禅!而是发现其内在蕴含的无价珍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