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Aug-阅读语言的舒适区
因为在看《全球通史》的关系,现在基本上碰到各个地区的人来都能聊上几句那个国家的历史和一些有趣的事实。
周末碰到的一个英格兰人,从荷兰人一整条鲱鱼的吃法开始扯起,后来就一边喝酒一边跟我聊中国的茶文化和烹饪,听他滔滔不绝,我内心的OS是“我去,谈中国文化,怎么懂得比我还多”。但,这不是关键,问题在于我不是不懂,只是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不知道用英文说回去而已。
所以,我想表达的在于,如果你心中有很多想法,有很多故事,但是你无法表达出来,无法分享,那么这样的知识与你个人是毫无疑问丰富了智趣,但同样也缺少了分享的快乐和无法交流产生更多知识的遗憾。
而这一遗憾的关键隔阂,在于语言的隔离。
说起语言,我就会回想起布拉德·皮特早年的一部电影,叫《巴别塔》,影片分别按几个支线描述了不同的故事,但都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悲剧。语言的起源,如果按照圣经的讲法,那就是:
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从此,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
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要是我们能向秦王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马尺寸一样统一语言该多好啊,那么世界的经济,科技等都将迎来巨大的交流和发展。但另一方面,每个种族就会丧失去独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鲜活的语言文化,全部操着统一划一的口音,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所以,世界上好像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绝对的一刀切的。
那么,我作为个人,就不得不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学习不同的语言,来跨越这种文化的鸿沟了。说的比较大,但实际上,用白话讲其实就是勉励自己踏踏实实学英语了。
人生的上半场,我学习汉语,使用汉语,在汉文化的影响下长大,在华文的世界里我感到轻松自在潇洒舒服,我的汉字阅读速度远大于英文阅读,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理解能力都远超过英文。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再这里一直这样舒服地呆下去。
但是,如果把人生往后看三十年(希望还有啊!),我大概率会在英文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如果按照上帝视角来看,其实人生前三十年,后三十年,数字也差不多,那么这个选择就落在我这里了。是这样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还是艰难地走出来?
一方面,我很懒。
一想到用看完一本英文书的时间,我大概可以看完三到五本汉语书了,大脑里的小恶魔就会想偷懒看汉语书,但是小天使又会告诉我,你英文阅读的速度并不会随着汉语阅读速度的提高而自然提高,那么这样只能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就是你更加不会去看英文书了,如果你不开始走出来,就永远走不出来。
但,我又很好奇这个世界。
所以,为了有更多的触角,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我决定还是要走出去,即使刚开始慢一点,但有没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你说呢?
中英两种版本摆在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