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业到底让谁改
20201213(萍心而论693):孩子的作业到底让谁改
前一段时间,江苏一家长因为孩子作业批改问题,而退出班级群;针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其实早在2018年,多地就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行为,有的地方还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学生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孩子的作业到底让谁改?近日教育部做出表态。

来自光明网信息,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教育部将严格落实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健全学校作业的常规管理、年级和班级的统筹、教师试做和面批讲解、学生反馈和评估等方面的机制。
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强化实践性作业、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跨学科的作业。
鼓励各地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性作业。
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我很赞同,家长不越位,学校不缺位,才能建立良性的“家校关系”这个观点;就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的那样,家庭和学校在课后作业方面的职责,应该厘清边界;必须要明确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布置作业,组织学生完成作业、批改作业等是学校的职责,而家庭和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家庭作业创造好的环境,支持孩子自觉的完成作业,家庭和学校应该各归其位,共同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当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第一责任人,但家长既然把孩子交到学校,学校就责无旁贷,这是由家长和学校共同“育人”;但“教书”的责任校方明显多于家长,孩子学习主要在学校,家长只是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候应该起到督促的职责。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老师就要叫家长;特别是期中考试以后,这样的调侃视频不断出现,老师打电话让家长去学校见一面,家长不但不去见面,反而理直气壮的怼回去,“学校我就不去了,你要道歉就在电话里边说吧!”要求老师向他道歉,“难道不该道歉吗?国家出钱,纳税人出钱,把孩子交到学校里边去教育,孩子考不好了你还来怪我?再说了,我能去了解什么情况?如果说孩子的思想品德出现了问题,那我家长负责;如果我们家长能在家里,能把孩子的学习搞好,我们何必把他送到学校呢?如果我的客户在我这里下的订单,我把订单搞砸了,难道要我的客户承担吗?……”“对对对,好像有道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划分问题。
应该是这么一个理儿,孩子的学习、作业完成主要在学校方,家长要起到督促作用,并要全力配合学校,为孩子顺利完成作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但作为学校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上课时间毕竟有限,老师都是为了赶进度,把学生的作业一般都留到课后;而孩子们在学校的课余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作业都要回到家里做;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孩子的家庭作业做完以后,有些家长有能力批改,而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有限,不会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批改;尤其是送到辅导班的那些孩子,对于孩子作业的批改,值得怀疑,当然这也是个别现象,曾听到一个学校中层的朋友讲过的一件事,他们学校老师在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时,一个学生的作业无论对错都是青一色的红✓,下课后老师急忙把电话打给家长询问情况,家长回答到孩子一直在辅导班吃住,家长根本就不了解情况。
这样的问题当然是个案,我曾记得我家两个孩子小的时候,也是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成了当天的重要大事,督促监督辅导他们写作业,有时还得批改;但我发现有个别明智的教师,他只会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第二天在课堂上都要统一讲解作业答案,我觉得这种方法也不错。
关于孩子的作业究竟让谁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家长社会不断争论的话题,既然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于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是学校和家长都达到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