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石榴花开

春日读书

2021-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卢玉珠

周五的晚上,小学同学会,大家先吃火锅、再唱KTV,直到周六凌晨离开。回到家,已经是2点过了。赶快洗漱,直睡到早上10点过,妹妹的电话叫醒了我,窗外已经是阳光灿烂。这样的美好时光,偶尔用来睡睡懒觉,对于一个因为照顾父亲生活,一般不与同学聚会,不能睡懒觉的我来说,也是件幸福的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天来了,时光依然短暂。生命就在四季中,开启又一番轮回。在苏轼的这首《春宵》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一片寂静。

难得有这样闲适的时光,更何况是在这美妙的春光里。却因同学会的狂欢,睡起了很懒很懒的懒觉。于是立刻起来,洗漱后坐在铺满阳光的书桌前,看蒋蓝的作品《蜀地笔记》。立春后连日的升温,使成都的春天来得好早。尽管如此,佳肴酒后,还是喜欢用一杯红茶,开启新的一天。

蒋蓝,诗人,散文家,尽管还有很多称谓,我觉得这些就足够。蒋蓝是《蜀地笔记》的作者。他多年阅读、考察大成都范围内的历史、人文关系,以展示区域内各种奇人、异人的人物传记。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蜀梼杌外传”, 中编“蜀轸流转”,下编“蜀中广记别裁”。表面上看来,三编命名均取意于蜀中故书或故物:宋人唐英隐喻之书《蜀梼杌》、明人曹学佺之区域地理学名著《蜀中广记》,或蜀地之轸,所谓蜀轸虞丝,播人间之妙响。

由于其书稿内容文笔生动,可读性强,文章被《读者》《作家文摘》《文摘周报》《青年文摘》等广为转载。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阅读这些文章,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接地气。阅读《灯草以及灯草客》一文,不仅唤起了曾经的记忆,而且再一次认识了灯草。儿子是80后出生的,当时喝牛奶,喝得脸上起了一片红疹痘,老人婆就在街上挑担的行郎那里,买了几根白色的灯草。煮牛奶时放一截进去,煮好后夹出灯草。这样,儿子喝了以后脸上就不再有红疹痘了。

从文中了解到,灯芯草气味甘、寒,无毒,李时珍说它主治“五淋,生煮服之。败席煮服,更良”,此外,还可治“阴窍涩不利”,“止血通气,散肿止渴”。原来,司空见惯的灯芯草,药用价值还不少。灯芯草还有一用,就是放在菜油里,用来点灯。这样的情形,小时候在姨婆家曾见过。当灯芯燃烧到快没进菜油时,就会用根铁丝,把灯芯往油面上拨,这时灯芯会燃烧得格外亮。灯芯草燃成的余烬,常结成灯花,并爆裂出火星,古人称之为喜兆。虽然不记得是否见到过灯芯燃尽时的喜兆,倒是在作者文中引用的唐代诗人杜甫的《独酌成诗》中,体味了一番“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的灯花。

读完这篇文章,在记忆深处反复搜寻,自己曾亲眼见证过灯芯草煮牛奶清热,和点灯照亮,甚至小时候在天仙桥街和出嫁婆家城隍庙时,还见过挑灯草贩卖的灯草客,却的确没有见过用灯芯草制作的草鞋和草席。甚至想,那鞋那席是不是白色的呢?

随着时代的变化,照明不再需要灯芯草了,早已被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所替代。但蒋蓝的这篇《灯草以及灯草客》,却为我们留下了成都这段灯芯草唱主角的珍贵历史。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读书,有春风暖阳,别是一番风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