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试水大学生活

实习见文理

2017-10-24  本文已影响58人  柠檬栀安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一个人不能文理兼修?为什么世界明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文理却要把它一分为二?倒不是少了很多乐趣。所以贪心的我,以一个理科生的身份,把爱给了理科,仍将喜欢留给文科。从不觉得文理有什么冲突,只是分工不同,学文学理大家都是一样的。但这次的10月份实习,让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对文理有了新的认识。
实习见文理

      我以为高中讲过那么多次语文课,足以了解语文的套路;以为大学带过两年三字,足以让我处理好课堂。然而这些都是表面,这次的公开课反映出的虽是一些小问题,却是本质。

实习见文理

        这次公开课我讲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按顺序第一节我从导入到让学生预习,然后介绍作者,最后讲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没有讲的多出彩,只是像往常一样按我的套路讲完。评课时才发现漏洞百出。比如说有老师说我没有把握好重点,本文重点应该在于借包弟的遭遇批判惨无人道的社会现实。也有人对我上课不拿课本有争议,还有争论我到底该不该过早提到高考以及我没有对打断学生积极回答之前予以肯定。说实话初听到这些评价我是不完全赞同的,但事后细细想来都有道理。

实习见文理

        跟我一起在语文组实习的还有另外四个文学院的妹子,除了一个专科的学妹外,其余我们四个,三个考研,一个不考研,在我之前那个不考研的同学周一上午第三节讲的公开课,我是周二上午第一节。

实习见文理

        感觉一节课下来大家都失望了,第一堂课太“完美”,而我太“稀烂”。讲课之前指导老师问我要不要第一节课先让他们预习准备一下第二节课再听课,我说不用了就直接讲吧。结果课都上了半节人才到齐,坐在教室的也都困成了狗。反正本文也写狗,我就顺势以困成狗和巴金2003年的感动中国导入了课题。平时讲课也不惯全程拿着课本,只是要用的时候才拿。今天公开课与课文有关也只是整体感知,本文的脉络也很清晰,就没有想起来拿课本。关于重点,我的想法就是这节为第二节的深入剖析做好基础和铺垫,让同学们落实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这几个同样重要。而老师们一致的意见是我应该重点讲课文感知,甚至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文革的背景。关于那个鼓励,我以为微笑就算,却也不想太过敷衍。

实习见文理

        回来骑了72分钟的摩拜,想了一路,为什么我的教法得不到认同?为什么我一个对教育也算身经数战的人教不好一个喜欢的语文?慢慢发现,有些事并不完全相融。对一个外行突然接触语文来说,有些东西你再爱也修炼不来。比如对文学专业来说,他们一直接触的那种对语文以及语言的熏陶你感受不来,就像你读过的书会内化成你的气质一样,那种氛围的沉淀对语文的语感自然会比你要准确。对语文现阶段的教学情况也更为清楚一些,许久未接触语文我对高一语文的认知还是不够清楚,不知道有些问题到底怎样呈现才合理。而以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对待事情难免就粗暴了些。相比课文本身,我更注重学生能学到什么。比如启发学生在阅读时养成积累字词和注意思考的习惯,以及高考对文学常识的考查等等。长期的理科思维习惯了看到一个问题就想要一针见血,以点见面,学以致用。教法上,也随性了些,没有那么多的修饰与庄重。后来听了大家的导入也都叙述完整有条理,只有我连导入都显得那么不正式,板书也没有合理规划,需要时就按顺序直接写了,包括关于提问的那个打断,哪怕你觉得一个微笑足以安慰,但课堂还是应该面向全体,语文教学书面语的教学必不可少。语文毕竟还是一堂严肃的课程,尤其对高中生来讲,还是应该让语文在学生们心中树立一个庄重而又完整的形象。

简单的两个字足以安慰所有批评

        关于这次公开理,虽基本感触在文理(也许也不是文理,是性格、是设计或其他,那就权当我是碎碎念好了),但最大的收获还是关于教育。

      一直以来,我的心里都有一个三叉路口,关于文学,关于教育,关于我的专业。

      我喜欢孩子所以我喜欢教育这个行业,我喜欢时常可以看见不同的面孔,喜欢大家一起学习一些东西,大家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很多故事。教什么不重要,只要有趣都是我的兴趣所在。但当你把兴趣爱好变成职业,就没有那么纯粹了。如果只是兴趣,你可以心里只有孩子只为他们着想,但作为职业,你的身边还有老师,还有学校,还有这整个教育体制。支教也好,家教也罢,都是兴趣,作为一个实习老师,在学生心中和老师占有同样的地位,很多东西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不谈地位,至少在把抽象兴趣变为具体接受的这个过程中,我看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开始与自己慢慢有了分歧,我看到自己再谈起时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满足与快乐。

实习见文理

        还记得前几天复习专业课到崩溃,和朋友调侃:“如果今年没考上,明年我就跨专业考教育。”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心里小心求证了好久,自己到底更适合什么?至少现在我论证了“教育”这条我曾以为擅长并喜欢的路并不适合自己。文学也一样,也许是从小就写日记,我偏爱文学,喜欢看一些书,凉薄也好,真情也罢,文字总是比很多东西更能直击人心。一直也有个癖好,当一件事放不下的时候我会选择把它写下来,好像真的就留在了纸上一样,不翻起就真的不再怀念。也是这些记下的种种才会让自己在迷茫时感到自己不是一无所有,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当你开始接触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想要它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才会对选择抱有种种幻想。

        也许心动都不是选择,心定才是职业。如果只愿心动而不愿心定,不如就不要强求,给那心动留一份安宁与自由。

实习见文理

        第二天,我跟指导老师表达了歉意,也去给总负责实习的何校长道了歉,并感谢他把我从计算机调到了语文组。每一次的成长都是收获,认清自己的问题并感激那些帮你认清的人。

        再讲完最后一节课,实习就基本结束了。既然这样,那就顺带感谢一下宋妹子吧,一起考研,一起实习,这条路上才多了很多理解与乐趣。

        两个月的实习心情是复杂的,过程是曲折的,前路是清晰的。感谢相遇,感谢每一个陪伴和支持。

(注:本文写的稍微有点早,也许带有一定个人色彩和不合理之处,偏颇之处还请谅解)

实习见文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