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误区
“养不教,父之过”。可如何“教”却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在一个班级群体中,约有1%到5%的人会成为学霸,相应也有1%到5%的人会成为学渣,就是那种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那90%以上的学生将成为通过努力才能做到更好的人。儿童自律行为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养有很大的关系。
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能的、不理智的爱,有时简直可说是像母鸡的爱,母亲和父亲为儿童的每一举动都感到高兴,但却不考虑这是什么举动,会得到开么结果。受这种态度培养的儿童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平有“可以”、“不可以”、“应当”这一些概念。这种儿童觉得,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可以的。他变成了任性的、往往是近乎病态的人,生活中的少许困难,对于他都会成为无力承担的重负。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谓透顶了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对双亲负有义务,不会也不想劳动,因为他目中无人,内心里感受不到他周围的人——首先是母亲、父亲、祖母、祖父——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觉得,他生活在世上,他存在着,就已经给双亲带来了快乐、幸福。
要告诉家长还应该当心另一种不理智的、本能的爱。这就是暴君式的爱。这种爱的根子,是有些家长既自私又自利,又不文明,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物品一样:这是我的桌子,我想放到哪里,就放在哪里;这是我的女儿,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想起了什么,就要求什么。我知道有一位父亲简直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他给15岁的女儿(八年级学生)买了一双时新的鞋和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他吩咐把皮鞋放在这姑娘做功课的桌旁,把连衣裙也挂在那里,并预先招呼说:如果在学季末各门功课都不低于4分,你可以穿连衣裙和鞋;只要有一门功课得了3分,就别碰新装。
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人像暴君一样陶醉于管辖别人,从中感到乐趣。你要知道,同这种现象作斗争是非常因难和复杂的。
不可让任何一个家庭发生吹毛求疵、责备、歇斯底里地抱怨和非难等情况,因为在这种气氛里,小孩子也会变得冷酷。我认为,这是对少年心灵的一种可怕的打击。吹毛求疵会把善良的人变成恣意妄为的人,而恣意妄为会驱去正常家庭中儿童的善良,以及合理的审慎和谦让所产生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感动就是爱抚。童年时期未受到爱抚的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就会成为粗暴的、无情义的人。
生活中的每一天在庸长中都会变得一地鸡毛,优雅于从容中产生,而从容则是一种智慧的集锦。也许我本是芸芸众生,又自轻自贱,缺少一种生活的淡定与从容和遇事的风轻云淡,有一种小人物精神。曾经说: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玩成了别人的,而我又何尝不是呢?免于俗,不纠结于世事,只能不断地去修行。“断行,舍行,离行”,脱离心中执念,人生轻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