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金钱孩子》读书笔记3

2024-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彭素雅

三种教养方式:专断型,放任型和权威型。

1、专断型

专断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并且对孩子施加严格控制。专断型父母试图用一系列行为准则塑造、控制并评估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这种行为准则通常是由更高的权威制定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标准。他们将遵从看成一种美德,并在儿童的行为和信念与他们理解的正确行为发生冲突时,喜欢用惩罚性、强迫性的手段来限制孩子的自我意志。

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让孩子循规蹈矩、限制孩子的自主权、给孩子分配家庭责任来灌输其对工作的尊重。他们认为保持秩序和传统结构本身就具有很高价值;不鼓励在语言上相互让步,认为孩子应该接受自己说的是对的。

2、放任型

放任型父母遵循了一种自由放任的方式,让孩子们自主决策,鼓励他们独立。放任型父母试图以非惩罚性、接受性和肯定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冲动、欲望和行为。父母与孩子就家中政策进行协商,并且对家中规定作出解释。父母对于家庭责任和有序行为几乎不作要求。

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为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的资源,不是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也不是作为负责塑造或改变孩子现在或未来行为的积极推动者。父母允许孩子尽可能自我调节、规范自己的活动,避免控制孩子的行为,并不鼓励他遵循外部给定的法则。

3、权威型

权威型父母试图以理性、问题导向的态度引导孩子的行为。他们鼓励交流上的互相让步,和孩子分享他们的方针背后的道理,当孩子拒绝遵循时征求他的反对意见。自主意愿和遵守纪律被认为同样重要。因此,父母在孩子和自己发生分歧时对孩子施加坚定的控制,但不完全限制孩子。

父母强调自己作为成年人的观点,但也认可孩子的个人兴趣和独特的行为方式。权威型父母既肯定孩子目前的行为,但也为未来的行为设定了标准。父母使用理性与权力,通过规律的塑造和思想的巩固来达到目标,并且不基于群体共识或孩子的个人愿望作出决定。

这是一个粗线条的划分,你到底是专断还是放任,主要看你怎么处理孩子的分歧。最核心的一条分歧就是享受当下的乐趣和当前行为的长期后果之间你如何做权衡。父母总是比孩子更关心孩子的未来。

比如,有一位华裔母亲震撼欧美教育界,这位母亲叫蔡美儿,耶鲁大学的法律学博士,自己在大学里当教授,她给闺女立下严格的纪律,督促她们学音乐,写了一本畅销书叫《虎妈战歌》,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这位妈妈是典型的专断型,中国父母也都是专断型的,现在接受了西方文明,新一代父母都不再那么专断了,正慢慢转向权威型。然而西方也发生了变化,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孩子,在自由散漫的环境中长大,现在他们当家长了,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形成了一种“直升机父母”现象。

“直升机育儿”,它指的是在过去30年中变得十分普遍的高参与度、高时间密集度、高控制度的儿童抚养方法。向密集型教养方式转变的趋势不仅仅意味着监视与保护孩子,还意味着插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选择的活动,甚至孩子的交友与恋爱。

比如,有统计显示,西方家长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这些年都在增长。加拿大母亲每周陪孩子22小时,父亲是12小时,美国母亲达到16小时,父亲是9小时。与上一代父母相比,荷兰父母每周花在育儿上的时间增加了4个小时,美国增加了6个小时。考虑到西方家庭生孩子的数量在减少,每个孩子平均得到的陪伴时间就更长。

有另一个数据表明,6到8岁的美国孩子,玩耍的时间在20年间减少了25%,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增长一倍多。2012年,美国家长每周平均花6个半小时陪孩子游戏、阅读、交谈,平均每周花一个半小时指导孩子写作业。

另一个调查显示,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跟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相比,他们每周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从2003年到2006年,大学毕业的母亲,平均每周照料孩子的时间比高中毕业的母亲要多四个小时,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母亲,每周要再多半个小时。

这背后有一个“贫困陷阱”的问题,越是受教育程度低,越可能贫穷,越贫穷就越要花更多时间去挣钱,越没时间陪孩子,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上大学的概率就越低,越可能贫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相反,受教育程度高、较容易挣钱的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养育孩子。他们会减少自己的闲暇时间,会雇人做家务活,把工作之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他们在孩子的头顶上盘旋,保证孩子少走弯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